第418章 後勁太大(第2/4頁)

就好像《三塊廣告牌》在導演和編劇領域是神作,在觀眾看來是好片,但絕大多數路人觀影後也不會認為是神作。

“我走不出來”,會議室中的不少評委,前面的劇情是忍住了,但當李說自己沒辦法走出來時,都有些繃不住。

“I.can't.beat.it”,其實可以翻譯為“我做不到”、“我受不了了”,但楚舜認為最好的是“我走不出來”。

或許哥哥喬把帕特利特的撫養權留給李,一方面是因為至親,另一方面也想要弟弟李走出陰霾。

李的確走不出來,從回小鎮給哥哥操持後事,到留下來照顧侄子,他都是鼓足勇氣。

熒幕中,時間流逝,一晃兩個月過去,土地上結的冰,地面的積雪,全都融化,又是一春。

球場已有人踢球,蘇格蘭人還是很喜歡足球,也是出過丹尼斯·勞這種球星,大海中一艘艘帆船活力十足,一行不知道什麽鳥上青天。

無論帕特利特和李的冬日如何艱難,但與暖春的明媚也沒有絲毫幹系,天氣變化不會伴隨人類情緒而改變。

帕特利特來到陵園為父親選好下葬的位置,李也在船舵小鎮找到維修工的差事,七月份回愛丁堡,他會再陪侄子一段時間。

喬治夫妻去律師所辦理了收養協議,沒錯,不是監護人轉移,喬治夫妻決定收養,此處前面有個伏筆,李受傷被喬治帶回家治療,喬治家沒有孩子的跡象,或許是最好的辦法。

是時候了。

冷藏在冰庫中的遺體也終於可以下葬,表情肅穆,這個冬天所有人都不好受。

在便利店旁邊撿到一個小球,回家路上,李和帕特利特玩起接球遊戲。

侄子拋出,但李沒有接住,就說:“隨它吧”,帕特利特跑回去撿起來,繼續扔給叔叔。

電影進入尾聲,看上去有個上揚的基調,還對應開頭的序幕,李和帕特利特再次坐在遊艇上釣魚,伴隨著配樂,畫面很和諧。

結束的鏡頭定格在平靜的海面上,海面下有什麽,誰也不清楚,和生活一樣。

現演職人員表,因為楚舜沒有英文名,一開始是[chushun],後來直接是中文,所以熟悉的刷屏場面。

[Director:楚舜

……

CArt.Director:楚舜

Cinematographer:楚舜

Costume.Designer:楚舜]

一串英文裏夾雜著中文,是真的顯眼。

“還好最後結局基調是向上,否則今晚我可能都睡不著。”謝爾蓋說道。

“上揚?”韋特搖頭,“那是你沒看仔細,最後李和帕特利特的魚竿。”

韋特習慣摳細節,他道:“最後李的魚竿也是一動不動,而帕特利特的魚竿才在上下晃動,暗示李的內心傷痕絲毫也沒被治愈。”

“電影在很多地方暗示了李的最終命運,他和前妻講話時,雙方背後的陽光和陰影。”韋特道:“自始至終,導演就沒有想過能夠治愈這種傷痛。”

“從打燈也能看出,李獨處時光線都偏暗,哪怕是白天在房間中,窗戶灑的陽光也沒法驅散這種暗色調。”說話者是好萊塢著名的攝像師。

謝爾蓋心情不善,感覺沒有一兩天是緩不過來的,口中嘟囔:“難怪居伊看完《西西裏的美麗傳說》,會評價楚舜導演非常殘忍,我現在明白這句話的含義了,的確殘忍,再痛苦,李的生活也要繼續。”

這才哪跟哪,《活著》才是永遠的神,謝爾蓋在有生之年,會看到更致郁的一部作品。

如果說《海邊的曼徹斯特》是讓人看完一遍就不想看第二遍,那麽《活著》不少人連一遍都看不完。

“《海邊的曼徹斯特》從開始籌備,到後期制作結束,一共耗時十個月。”牙齒都掉了好幾顆的好萊塢著名制片人說道:“其他導演後期制作十個月,制作周期很短,可對於楚舜導演拍攝的迅速,三百天周期很少見,歐維拍攝加上後期才耗時七個月。”

在這位著名制作人看來,能夠限制楚舜水平的只有拍攝時間,話說回來,《海邊的曼徹斯特》之所以周期長,主要是安德魯國王搗亂,以及後期錄制配樂要配合羅伯特拍攝紀錄片。

“男主角的演員,演技太好了,我認為楚舜導演不是調教演員,他是上帝之手,改編一個演員,李的扮演者,我看看演職人員表,霍伯·哈迪?沒有聽過的演員,我也想和楚舜導演合作。”

說話者是今年五十多歲依舊活躍在影壇的男星,他邏輯很簡單,如果有電影裏這般的好演技,那肯定是專業電影獎項上都大放異彩了,沒有名氣證明之前演技也沒這麽好。

邏輯滿分無可辯駁。

“如果,你厭倦了工業化電影的俗套橋段,《海邊的曼徹斯特》絕對會是首選,我還以為又是一部歐維,沒想到……”在坐的一位老資格金牌編劇說道:“你永遠不知道一張平靜的臉下,內心隱藏著多麽龐大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