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精神分裂(第2/3頁)

拉斐爾話鋒一轉,他道:“但拍攝的形式會不會對楚舜先生造成負面影響。”

作曲和畫畫、寫作差不多,創作時都是比較私密的藝術,這也是為什麽這類紀錄片如此少的原因,誰也不能保證,在攝像機之下還能穩定產出。

羅伯特從未擔心,就好像他襯衫上的領帶,從第一次和瓦倫蒂娜見面,然後又到和楚舜見面,都是歪的。

“在我《隨電影2》拍攝後期時,楚舜導演作曲非常快,一點也不會受到影響。”羅伯特道。

拉斐爾教授看隨2,想了想,的確自己的擔心是多余的。

乘坐飛機,一行人抵華。

羅伯特自己會中文,所以不需要有人接機,至於地導,他就是團隊的地導。

沒有休息,放下了行李就來到樂團,找位置擺放,因為楚舜提前打過招呼,所以樂團經理熱情接待,還提供免費觀看的一場表演。

樂團演奏的是《D小調第14號弦樂四重奏》,舒伯特這首弦樂四重奏還有個更好聽的名字《死神與少女》。

“飛馬樂團,的確擁有非常高的演奏水準。”拉斐爾在演出結束後鼓掌,詢問道:“這就是楚舜先生為了拍攝電影買下的樂團?”

“沒錯,前段時間還在奧地利維也納音樂廳演奏了《楚舜序列》。”吹哥點頭。

“可惜啊,楚舜導演如果選擇音樂該多好。”拉斐爾教授喟嘆。

“楚舜導演是世界第一的導演,正在向歷史第一努力。”羅伯特言下之意是說,從事電影行業完全沒問題。

“把電影歸結為藝術,那麽在電影領域能夠找出一位和貝多芬、巴赫相比較的人物嗎?”拉斐爾教授詢問。

這種比較方式讓吹哥有些呆,然後聽到拉斐爾又說:“能夠和貝多芬、巴赫、莫紮特在藝術方面比較的人是普希金、雪萊等詩人。”

羅伯特仔細想了想,哪怕拿出希區柯克、聖三位一體,然後詢問普羅大眾誰在藝術上成就更高,多數人也會選擇貝多芬。

“不對。”羅伯特回過神來,他都差點被教授帶溝裏,回答:“電影和音樂都不是同一種事物,不能在一起比,電影之中能夠包含音樂、畫面、文學創作多重。”

拉斐爾教授不置可否,在他看來,藝術來說,音樂、作畫、作詩是一個階級,電影要排在三者之後,而小說是藝術金字塔頂端,一位大文豪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國家。

羅伯特比口舌是說不贏教授,所以他幹脆退一步道:“歷史上是沒有導演中藝術上與貝多芬相比,但我認為楚舜導演會是第一個。”

無論如何,牛皮羅伯特是幫楚舜吹下去了,藝術成就超過貝多芬……

這感覺有點像“哥哥,就算你與世界為敵我們也會支持你”,“我為什麽要與世界為敵?”,“我們幫你”。

翌日,紀錄片一行人和楚舜碰面,團隊中有個身著白色毛衣,棕色長發黑框眼鏡,有些藝術家打扮的人倒是引起了楚舜注意。

經由羅伯特介紹,才知道此人是全球最著名的音樂學院教授,氣質這東西很玄妙,是經歷、學識、認知所組成的東西。

經歷和認知是需要時間積累的,沒辦法,但多看名著典籍是真的會改變自身氣質,這是為何楚舜會一眼注意到拉斐爾教授的原因。

紀錄片的票房和版權都是楚舜的,他是投資人,所以楚舜是要給羅伯特團隊開工資,要想馬兒努力跑,肯定也要讓馬兒吃草,楚舜給羅伯特10%分成。

羅伯特努力打造著隨電影在電影學術以及研究領域的權威性,現在隨電影能夠每年帶給楚舜一千七百多萬美金的收入,羅伯特功勞很大。

作為東道主,有一頓接風宴,在十月中旬,《隨電影番外:導演的音樂》紀錄片開始拍攝——

“楚舜導演,電影配樂的編曲,您想好了嗎?”羅伯特先提問。

“有畫面就有旋律,所以配樂的大概我有很完善的想法。”楚舜回答。

拉斐爾在一旁感嘆,真是令人妒忌的靈感,要知道

“這部電影配樂比較少,只有十二首。”楚舜說道:“我先把曲譜寫出來。”

只有十二首,瞧瞧說的是人話嗎?

羅伯特忠實的記錄,拉斐爾教授雖說在隨2裏見過一次,但現場見到,還是頭皮發麻,超越認知的存在。

楚舜接下來向他們展現,的確很快,兩個小時就寫完曲子,樂團和合唱團開始錄制。

《海邊的曼徹斯特》在十一月一日,剛好是萬聖節這天,全部制作完成。

後期制作挺累,在酒店休息室前台,送來快遞,是出版社寄來《巨人第四傳2導演之神》,書封副標題:從開始籌備拍攝“六格”起,上帝握住了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