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來瑞典(第2/3頁)

京城飛斯德哥爾摩,目前只有法國航空,楚舜乘坐的是所需時間最少的航班,十五個小時左右,在飛機上,楚舜小睡了一會兒。

女王和愛麗絲公爵前天離開的,會一前一後走,是因為維多利亞女王要回去安排一些事,電影投資以及楚舜在瑞典的開銷,都是要走國家賬目的,需要首相同意。

都知道世界上最窮的兩個王室家族,是丹麥王室和瑞典王室,維多利亞女王沒錢。

目前瑞典安·林德,以前擔任瑞典的外交大臣,對維多利亞女王的想法非常支持。

也是楚舜乘坐飛機到達阿蘭達機場的前一天,瑞典國家官網上就同步了一條公告——

“在女王的親自邀請下,世界著名導演楚舜,將會以瑞典為背景拍攝一部電影。”

楚舜在意大利西西裏島,獲得靈感,拍攝了《天堂電影院》、《西西裏的美麗傳說》、《美麗人生》三部著名影片,成為影史佳話。

而我們瑞典,是被綠色包圍的國家,境內54%地方被森林覆蓋,我們境內擁有約10萬個湖泊,被譽為“森林與湖泊之國”,一定也能為楚舜導演提供足夠多的靈感,成為新的佳話。

[楚舜:世界著名導演,是最受歐洲喜愛的導演,隨電影拍攝創始人]

國家官網上的公告,其實普通民眾也不登陸,無論華夏還是國外都如此,國內有多少人知道,華夏政府網這個網站?

實際上這網站有互動欄目,只要留言,無論是司法部、衛生部,還是其他部門,都會回復,甚至還有給總理寫信這一選項,其他不說,如果要咨詢專業性的東西,找不到人可以在官網咨詢,會有專門的部門回答。

民眾不關注,官媒可會報道,瑞典電視台STV作為瑞典最大的公共電視機構,晚上八點整播出的瑞典新聞,相當於國內的新聞聯播。

這條消息播出,幸好在歐洲網絡沒有掀起太大波瀾,否則意大利估計得和瑞典幹起來,為了留住楚舜,先後和法國、島國爭鬥。

主要年輕瑞典人也不看,而瑞典新聞的收視群體,也不怎麽在網上交流,形成一個天然交錯。

瑞典的主流媒紙媒報道,很統一語境,都是歡迎楚舜。

還記得第一次法國和意大利的“爭楚”之戰嗎?瑞典媒體說了一句:[不知道一個外國導演有什麽好爭的],現在——真香。

來阿蘭達國際機場接機的是“瑞典國譽”羅斯,以及“自伯格曼後最傑出的導演”褒曼,兩個瑞典導演都和楚舜有過交集。

首先羅斯拍攝的《新瑞典人》在楚舜用《美麗人生》參加柏林電影節時碰過一次。

結果當然是楚舜拿到了金熊獎,羅斯獲得了最佳導演。說來也是巧合,褒曼也是在柏林電影節,更前面是第76屆,瑞典導演也真喜歡柏林電影節,或許是二戰歷史上德國唯獨放過瑞典的緣故?

不過褒曼那一次,憑借《曾經死亡》獲得柏林最佳導演,而當年的最大贏家也不是楚舜,《觸不可及》失利,只獲得評審團大獎。

褒曼和羅斯兩人都六十好幾了,讓兩位老人等他,楚舜還是有些不好意思,所以拖著行李加快了兩步。

“楚舜先生,歡迎來到斯德哥爾摩。”褒曼西裝革履,因為天氣有些冷,西裝馬甲變成了棕色V領毛衣。

“一直想和楚舜導演好好聊聊鏡頭美學,無奈都沒有機會。”羅斯打招呼時還想幫忙拿行李。

楚舜擺手表示行李不用幫忙,他和兩人也不算熟悉,所以回話也客氣,走到車庫,政府派來的地導在車上候著。

也不知道為什麽,地導不去出口。

要說維多利亞女王為何不讓褒曼和羅斯接這活兒,要讓楚舜這個外國人,看看這兩位導演的代表作就知道,兩人電影基本不對準國境,《新瑞典人》也是拍攝瑞典人在異國他鄉的電影況且要保證藝術性和故事性的前提下,還要有宣傳美景的效果。

套用一句華夏通用的話語:這是在難為我胖虎?

來到斯德哥爾摩,入住外交官酒店,本來是打算居住金庫酒店,據說是18世紀的銀行金庫改造的酒店,有個套房名稱是“銀行遺產套房”,還保存許多東西,是世界上房間面積最小的豪華酒店,可惜沒有空房,只要有噱頭,連面積小都可以成為宣傳點。

有事明天再說,乘坐一天飛機旅途勞頓,褒曼和羅斯倆兒小老頭,很自覺的,到外交官酒店大堂時就離開。

用詞嚴謹來說,羅斯不矮,足有一米七七,不過有些駝背,身高有點縮水,特別脖子掛著一團圍脖,好像雄獅那一圈鬃毛,可身形又像鬣狗。

褒曼就要精致得多,毛衣顏色和西裝配色相得益彰,明顯是精心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