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淚灑影廳(第2/3頁)

電影《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也有類似的鏡頭,由群島轉為女主的身軀,但所表達點含義完全不同。

梁三喜的媳婦韓玉秀背著一捆柴回家,孩子才出生沒多久,就幹活兒,婦女能頂半邊天,而軍嫂能頂整片天。

在回家時,韓玉秀發現自家院壩下有輛自行車,有人來家,玉秀進屋見到臉色凝重的村長,和臉上殘留著淚痕的梁大娘,心中明白了些什麽,面如死灰。

一場戰爭結束,軍中也戰士們頒發勛章,趙蒙生獲得一等功勛章,幾個排長也獲得二等功勛章,但靳開來副連長,上面連三等功勛章都不批。

營裏說是因為戰場偷拿甘蔗違反紀律,但實際是靳開來說真話得罪人,所以營裏用偷甘蔗這事來處分,趙蒙生怒不可遏,說著要越級反映,要向區軍委反應。

犧牲戰士的家屬,都到部隊裏領勛章,除了梁三喜的家屬,和小京城的家屬都聚集在一個大院。

授勛儀式,家屬一個個從指導員手中接過勛章,靳開來的家屬孤零零坐著,望向別人的勛章,他們母子什麽也沒有。

摸著自己胸前的一等功勛章,趙蒙生覺得受之有愧,授勛結束後,他找到楊改花和老靳五歲大的孩子。

要把自己的一等功勛章給老靳妻子。

“指導員,我們家老靳是不是在戰場上犯了什麽錯誤?”

“不能要,我們無功不能要這個勛章。”

所有犧牲的戰士都有勛章,唯獨靳開來沒有,妻子楊改花會這樣想理所應當,不是因為勛章有多值錢,那是對戰士貢獻的認可。

這兩句話,讓不少在場觀眾繃不住,也讓趙蒙生繃不住。

即使不提甘蔗救了全連隊命,靳開來也領著部隊打下兩座碉堡,打退三次敵人反撲,功勞實實在在,怎能因為一捆甘蔗,因為愛得罪人,就無功了呢?

不止是劇情揪心,細節也戳人,虎頭虎腦的孩子問爸爸到底去什麽地方來,母親回答去很遠的地方打壞人了,然後孩子拿著甘蔗作槍,說著要去打壞人。

還有孩子戴上趙蒙生放桌上的軍帽,詢問母親“像不像爸爸”,都讓人梗得慌。

下面劇情楚舜做了調動,先拍攝趙母到駐紮地,她和雷軍長是老戰友,她也知道認識到當時打電話去前沿指揮部不正確,但對老戰友在動員大會上,拿自己兒子開刀,也頗有微詞。

雷軍長看著有救命之恩的趙母,也不好意思,但他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

“天下爹娘都一個樣,都疼愛自己孩子。像梁三喜、靳開來這些烈士,也是爹娘生養的,人家都有妻兒老小。”

“難道我們孩子當兵來,只是走個過場。要流血犧牲的時候,讓老百姓子弟上?這不是共產黨!”

趙母不為所動,因為她流過血,也打過仗,深知戰場的殘酷,所以才會想找部隊開拔前,調走趙蒙生。

“共產黨的字典裏沒有功臣兩個字!”雷軍長一句話,將趙母懟到無話可說,但依舊忿忿不平。

此時門外進來送勛章的人,趙蒙生拿著勛章雙手交給雷軍長。

沒錯,從京城來,戰鬥覺悟高,會背《戰爭論》,自稱要成為元帥的小京城,全名雷凱華,是雷軍長獨子。

趙母錯愕,她一再強調她只有趙蒙生一個孩子才會這樣做,而作為老戰友,她也清楚雷軍長家也是獨子。

剛才雷軍長話語還在耳邊回蕩,共產黨的字典裏,沒有功臣兩個字!

要知道小京城是被補充進尖刀連的十五名戰鬥骨幹之一。

趙母難以置信的看著雷軍長,雷軍長強忍著情緒,只說了一句“凱華,不在了”,趙母聞言也掩面哭了。

到晚上夜深人靜時,雷軍長才能給妻子寫信,回憶和兒子相處的時光。

[老太婆,凱華這麽多日子沒給你取信了。

我想你會料到的。

我經得住,你也該經得住。

凱華回不來了,孩子犧牲了。

古人說忠孝不能雙全,凱華為國捐軀,有這樣的孩子,咱該感到光榮。

你放心,離休後,我陪你去菜場,買菜。]

那可是獨子,十幾二十年的感情,怎麽可能經得住,雷軍長一邊寫著經得住,一邊取下老花鏡,淚水都模糊了鏡片。

雷軍長寫信的劇情,在原本中是安排在趙母來駐地前,楚舜把“小京城的家屬是誰”的疑惑保留到最後。

“這就是老一輩的革命人,說話震耳發聵。”譚總心道。

韓一平沒有想過小京城是雷軍長的獨子,之前他還覺得凱華如果是來和趙蒙生形成對比的高幹子弟,有點草率,因為趙蒙生在改變。

現在身份出來,連韓一平眼眶都有點濕潤,特別是看到雷軍長寫信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