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大佬都來了(第2/3頁)

《視與聽》現任主編,這報刊是英國的一份歷史悠久的電影雜志,沒有之一。

長得人高馬大,但還帶著眼鏡的五十多歲的白人,有點類似於史泰龍的身材,穿上西裝打領帶,冒充斯文的名叫梅勒,是《村聲》現任主編。

除此之外,還有《電影旬報》主編岸田齊廊,《電影評論》主編朱爾斯等等,一時半會出現太多名字也不好記錄,反正就是各大電影學術刊物的主編,包括《銀幕》、《電影史》、《電影季刊》等都到場。

“平時都不參加首映禮的主編全部都自己來了,這是什麽影響力。”道格恩也相當驚訝。

“我們是低估了老板。”羅伯特琢磨。

羅伯特現在很激動,因為有這麽多大佬來看他的紀錄片,雖然他很有逼數的知道,都是為了“楚舜”和“隨電影”以及“操木偶拍攝”,和他一毛錢關系都沒有,可那也是人生巔峰。

開奔馳,做寶馬,電競椅上日……咳咳,電影院裏人上人。

他還記得讀書時期,有同學一篇論文,在《村聲》上發布,羅伯特真是羨慕無比,他是壓根不敢往《村聲》這档次的刊物上投稿,人貴有自知。

現在《村聲》主編梅勒來看他拍攝的紀錄片,羅伯特自己是到頭了。

別覺得這些電影期刊,似乎是圈子的自己追捧,主編梅勒往大了說,也就是電影理論家,往小了說是光動口不動手。

不是這樣,就說和安德烈·巴贊齊名的另外一位法國影評人讓·米特裏。

在以前,長鏡頭和蒙太奇是水火不容的,長鏡頭覺得蒙太奇是侮辱電影藝術,而蒙太奇認為長鏡頭是憨批,有技術不知道用。

米特裏這位電影理論家,是折中派,他認為可以兩者都為電影服務,現在看來是稀松平常的事,很多都是電影理論家鉆研出來。

這些電影理論家發表鉆研的渠道是刊物,準確的說,刊物和評論家在某些時候,推動了電影行業的發展,無論是技術方面還是技巧方面。

外人看著沒卵用,羅伯特和洛基這種傳統導演眼中,甚至於比道格恩還要大佬。

“今天是我人生巔峰!基本是聚集了世界上所有期刊的主編,誰的電影能夠有這麽多大佬在場?”羅伯特牛頭詢問洛基:“洛基你怎麽看?”

“從來沒有導演,能夠同時在商業、藝術以及學術圈,擁有這麽大的聲望,楚舜導演真的誇張。”洛基終於不當復讀機了,因為他也被眼前一群大佬,弄得眼花繚亂。

別以為藝術性強的導演在學術圈就受歡迎,看看歐洲很多藝術導演被噴成什麽樣子就知道了。

觀眾看特效,劇情和人設,影評人看內涵,學術圈看技巧,卡梅隆被影評人各種說劇情無腦沒內涵,但無論是水下拍攝,還是3D電影技術進步,都受到學術圈好評。

“梅勒你也來了?”米歇爾看著老熟人。

“從未想過有一種拍攝技巧,能夠讓電影風格多姿多彩,見證影史的一幕,我不可能缺席。”說著梅勒咳嗽了兩聲,他壯得跟史泰龍一般,但其實因為生病,割掉了一小半的胃,所以身體並不好。

米歇爾可以說是消瘦,小號的西裝穿在身上,肩膀處還是顯得有些大,在學術圈有“壯瘦哥弟”的說法,壯指梅勒,瘦是米歇爾。

可米歇爾是瘦,還挺健康,經常參加業余馬拉松,第一次參加因為年老不懂事,沒有穿戴胸貼,所以磨出了血……

“《天堂電影院》和《黑客帝國》從編劇到導演,最後剪輯和美術指導,甚至連配樂我認為都不可能是相同的人,但我萬萬想不到,他們是同一個人。”米歇爾道:“沒有親眼看見,我真的難以相信。”

“我最佩服是楚舜導演拍攝的《六格》。”朱爾斯突然插話道:“如果拍攝的是其他導演,我肯定認為這是一部連我家的狗湯姆都不願意看的電影,但導演是楚舜就不同。”

“最不缺少拍攝技巧的導演就是楚舜,無論是西西裏的美麗傳說[電影中電影]手法,還是《黑客帝國》中[旋轉定格長鏡頭],他堪稱拍攝技巧萬花筒。”

朱爾斯一開口,虛弱的壯漢梅勒立刻轉頭不想與之交流,而米歇爾礙於面子,還是繼續在聽他說。

“《六格》裏面一丁點技巧都看不見,真是完全剝離技巧的作品,這部影片想讓我們知道,什麽是電影本身,非常具有思想的作品。”朱爾斯道:“很可惜,《六格》目前只有日語版本、法語和中文版本,看過的人很少,我也是看的法文版。”

說了這麽多,朱爾斯這老頭是想表達,這部電影看過的人很少,但他看過。

梅勒不喜歡朱爾斯,主要原因他是《電影評論》的主編,《電影評論》作為林肯中心電影出版協會的刊物,地位不低,可偏偏設立了一個[評論家的選擇]模塊,對電影作品,給出五個評價:傑出之作、必看之作、值得一看、平庸之作、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