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大滿貫!(第2/3頁)

外界的範圍是全球,歷史第四人並不是華夏第四,也不是歐洲第四,是整個電影史上的第四位。

認真的說,這次的媒體的熱忱完全能夠媲美《泰坦尼克號》在奧斯卡大獲全勝。

“金熊獎獲得者楚舜,集齊了金熊獎、金獅獎、金棕櫚獎的男人!”——《國民新聞》

看這個新聞是不是以為是中二的島國新聞部?並不是《國民新聞》是韓國的新聞,島國的新聞更加中二。

“世界電影藝術成就金字塔的人物:楚舜,左手藝術,右手票房,他是電影界的天之禦中主神!”——《朝日新聞》副刊

看看這牌面,連天之禦中主神都搬出來了,從《古事記》來說,天之禦中主神是高天原神話系列中創造神的神靈,反正很厲害就是了。

“他是電影圈中的莎士比亞,對任何事情都保佑細膩敏銳的感知,會停下來看樹木成長,會關注世界大範圍環保狀況,並且創作力非常旺盛,《六格》、《西西裏的美麗傳說》、《天堂電影院》、《觸不可及》、《差不多是個愛情故事》、《美麗人生》都擁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擁有莎士比亞一般的創作才華。”——《泰晤士報》

泰晤士報的風格就是文字非常感同身受,給人的感覺是,泰晤士報是專訪了楚舜那樣,就好像是會關注樹木成長巴拉巴拉。

但實際上,這只是從楚舜的其他訪談中總結的,關注世界環保狀況,是楚舜在兩年前作為聯合國青年大使演講的題目。

去聯合國除了“反戰”、“環保”、“援救第三世界”還能講什麽?難不成你要講聯合國六七萬的雇員,組織臃腫效率低下,有五分之一的工作人員遭遇過性騷擾……講實話不是在打聯合國的臉嗎?

然後會停下腳步看樹木成長,楚舜都不記得這是在哪次頒獎典禮上說的了,說完之後,楚舜對這話挺後悔的,因為樹木成長得多久?這逼裝得不夠圓潤。

“全亞洲文化的代表,全亞洲的驕傲,從楚舜導演拍攝的電影,能夠很明顯看出來,展露出了許多亞洲文化,從中能夠看出泰國佛教文化的氣息。”——《曼谷時報》

泰國媒體真的是老節奏大師了,凡是好事都是亞洲所有人的榮譽,凡是爛事都是某個國家的鍋,在所有國家之中,雙標程度能夠相提並論的只有印度。

“今晚世界的目光聚集德國,內森·卡迪成為柏林電影節影帝,楚舜獲得金熊獎,《美麗人生》成為最大的贏家,世界最為著名的導演,莫可可邀請楚舜導演來印旅遊,印度燦爛的文化,絕對能夠為楚舜導演提供更多靈感,創造出更好的作品。”——《今日印度》

莫可可目前印度副總理,主要管理的是文化、旅遊、教育這些。很多人都說印度的報紙銷量高,是因為印度報紙承受著其他功能,就好像包包飯之類,但《今日印度》很少被拿去這樣用,主要原因這是印度最大的英文報紙,價格比較貴,用來包東西不實用。

最得意的國家必須有意大利的提名,國內主流的報紙都刊登了楚舜獲得金熊獎的新聞。

由於報道太多,就挑選最大的報刊《羅馬日報》來說。

“楚舜導演是意大利永遠的情人,而楚舜導演永遠能夠在意大利身上采集到無窮無盡的靈感,金棕櫚獎、金獅獎、金熊獎三部獲得最高獎項都電影,都是在意大利拍攝,意大利是藝術的國度,而楚舜導演是最能讀懂意大利的人。”

“楚舜導演獲得金熊獎,坎塔導演獲得評審團大獎,羅斯導演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卡迪成為柏林電影節最佳主角,《美麗人生》成為頒獎之夜最大贏家。”——《柏林說》

德國的報道是最為克制的,因為算是官方,如果德國都各種誇獎,有點不好。

整個歐洲都是正面報道,但如此熱烈,其實肯定有猶太人在暗中推波助瀾,就好像美利堅的《紐約時報》專門寫了長文報道,都知道紐約時報又被稱之為灰色女士,也就是非常古板,是美利堅嚴肅報最權威的報紙,除了著名影星死亡,否則這個報紙是不會報道任何關於娛樂圈的事。

但這次不但報道,還是副刊頭條,當然標題也比較正常:《在藝術成就和商業成就,都站在了天上的導演》

內容可一點也不正常。

[世界電影四大獎項的是,法國金棕櫚獎、德國金熊獎、威尼斯金獅獎以及美利堅奧斯卡最佳影片金像獎,其中前三個獎項,都獲得的導演,在電影發展一百多年來,只有三位導演。

美國羅伯特·奧特曼導演,《陸軍野戰醫院》獲得金棕櫚獎、《人生交叉點》獲得金獅獎,《西塞英雄譜》獲得金熊獎。法國導演亨利·喬治·克魯佐,《情婦瑪儂》獲得金棕櫚獎,《恐懼的代價》同時榮獲金熊獎與金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