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奇怪的要求(第2/4頁)

“彼得導演你太看重風格了。”楚舜道:“我決定要拍攝一個故事,是起源於靈感,然後開始完善這個靈感,在腦海中構思,這個靈感應當如何分鏡,這個靈感應該如何運鏡,它的整體美術風格是什麽,我不會去想我的風格是什麽。”

楚舜斬釘截鐵道:“如果硬要說我作為導演的風格,我想是[配合靈感]。”

“系統這段話編得如何?我很感動,我自己都差點相信了。”楚舜在心中詢問。

[一百分。]系統回答。

楚舜滿意的點了點頭,看著眾人若有所思,即使彼得·韋特導演感覺似乎這話說了跟沒說差不多,下一秒也把這感覺扔掉,本尊都親身說法了,再詢問就有一點杠精了,他是想學習隨電影,而不是來工地擡杠。

“我想起來了。”楚舜目光掃過在場眾人時,一道靈光閃過,他老是覺得眼前的柯西導演,像一個人,但一時之間想不起,現在談論起演員楚舜想到了,原來長得不是像地球上的某位導演,而是像阿爾·帕西諾,演過教父的那位演員。

“所以泰坦尼克號和《西西裏的美麗傳說》、《天堂電影院》才會區別這麽大?”當所有導演都還在沉思剛才那番正確的廢話時,茲勃開口了。

他道:“回憶三部曲中,只有泰坦尼克號的風格迥異,其余兩部如出一轍,我想就是靈感來源不同。”

歐迪亞忍不住點頭,的確是無論是切法盧還是錫拉庫薩,都只是西西裏島的小鎮,用秋日陽光,明媚中帶著一絲冰冷的鏡頭語言拍攝很科學,泰坦尼克號的故事則是發生在大船上,再用這種風格來拍攝,肯定不科學。

彼得·韋特也覺得茲勃言之有理:“我想象不到用天堂電影院的風格來拍攝船上故事是什麽樣子。”

如果有機會的話,楚舜想著彼得導演已有八十多歲,也不知道他有沒有機會看到《海上鋼琴師》。

“而且最近瓦瓦還安排了一個計劃。”楚舜道:“她請了紀錄片導演羅伯特先生,會將我拍攝《美麗人生》的過程記錄下來,到時紀錄片公映,對於我執導的細節,應當會更清楚一些。”

弗拉、柯西、彼得等導演聞言心神一動,正所謂無圖無真相,有視頻是最好的。

“很期待新片和紀錄片”、“用紀錄片的方式的確最合適”、“從未想過,我有一天會如此期待一部紀錄片”……

紀錄片《隨電影①》還沒有開始拍攝,就已經備受圈內人關注,準確來說這種技術向的紀錄片本身就是拍攝給圈內人以及一小部分觀眾看的,很簡單的例子《張藝謀和他的“影”》,有多少人知道這一部紀錄片電影?基本上和羅伯特記下來要拍攝的差不多,記錄了張藝謀拍攝《影》的全過程,從演員到的道具,都是全面展示,關於張藝謀影像風格的期刊論文,對這部紀錄片的引用非常頻繁。

導演們交談很自然,比奧斯卡晚宴自然許多,因為沒有那麽拘束。

“應該多邀請一些意大利導演。”歐迪亞心中有點後悔,因為他發現由於好萊塢的導演最多,也都是熟識,所以基本上是把楚舜圍了起來,歐迪亞壓根就插不上話。

歐迪亞有點忿忿不平,他才是第一個認識到楚舜才華的人。

大約半小時,該到的,和不該到的都來了。

該到的自然是楚舜發送了邀請函的人,而不該到是不請自來的明星們,還有混進來的記者,雖說北影安保方面還是挺嚴厲,但架不住狗仔們手段很多。

校方也知道,但這些狗仔只是想要大新聞,不亂鬧事,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有顧忌的總會顧忌沒有顧忌的人。

[楚舜導演鼓勵獎]成立儀式正式開始,先是北影領導扈校長上台講話,大約是說一說為何要成立這個獎,說完後邀請了楚舜上台講兩句。

“我拍攝第一部影片是大一,《六格》票房撲街了,第一部電影的投資不大,故事也相對簡單。”楚舜也回憶起了曾經,又道:“大二開始拍攝《殺死比爾》,是網絡電影,門檻很低”

下面的學生們聽著楚舜在台上講。

“六格故事還簡單?都說很經典,但我都看不懂拍的什麽。”

“殺死比爾門檻低嗎?我記得也是好幾千萬的投資,現在還是網絡電影分成第一。”

“投資都很難拉,雖然學校有拍攝贊助,但幾乎也只有在畢業作品的時候。”

楚小天看著台上的叔叔,口中都是騷話,還有許多著名導演聽著,並且還有專門的人進行同步翻譯成英文。他一直覺得會說騷話其實沒什麽大不了,厲害的是讓別人肯安靜的聽你說。

“學生導演是電影行業的未來。”楚舜最後用一句官方話語收場:“所以希望你們能夠拍攝出更多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