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任性的楚舜(第3/4頁)

也快到中午,所以由楚舜做東,在京城吃了刷羊肉,四人吃完後,楚舜作為東道主還是把道格恩送上了車,才回家

“老譚你認為《泰坦尼克號》票房能成嗎?”楊順兩人在街上一邊走一邊閑聊。

雖說大年三十過了,但沒過元宵,街道上還是有殘留的年色。

“楚舜導演做事不好判斷,但的的確確是沒有失敗過。”譚總道:“哪怕是藝術三部曲,票房也是屬於賺錢的。”

也不知道是國內哪位影評人評價的,楚舜藝術三部曲:《西西裏的美麗傳說》、《天堂電影院》、《六格》,當下楚舜藝術成就最高的三部作品。

“愛情片的市場很大,但想要全部挖掘出來太難了。”楊順道:“但如果是楚舜的話,有一定的成功幾率。”

“希望票房能夠有12億美金。”譚總點頭。

兩人背影漸行漸遠……

四人的會面是楚舜可以決定時間,但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柏林國際電影,卻是固定的,在二月28如期舉行。

2月28日到3月9日,十日的展覽。

楚舜在二月末到達波茨坦,柏林電影宮就位於波茨坦大街,此地也是旅遊勝地,寫進了歷史書的柏林會議也是在這嘎啦舉辦的。

波茨坦的建築,雖說也是歐式,但和意法區別挺大,更加有歷史的沉澱感——翻譯成人話就是比較陳舊。

很多人拍照,外國人、華人都有,別說只有華人才喜歡到處拍照,這玩意是全世界的習慣。

大街上來參加電影節的華夏遊客不少,許多都是德國留學生,楚舜在咨台領到一本“紅書”,是組委會推出的一本影片介紹手冊。

最關鍵的是上面有電影是展映時間,如果你不想看太多不喜歡的電影,紅書必不可少。

戛納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也有手冊,只不過要錢,而柏林電影節憑借門票就能領取。

“開幕式電影是《曾經死亡》,觸不可及的確也不適合成為開幕電影。”楚舜很清楚,電影節的看開幕電影要麽立意非常深,要麽是意識流電影。

觸不可及雖說立意很好,但不夠深。

“曾經死亡是瑞典導演褒曼的作品,能夠在諸多作品中成為開幕式電影,肯定也不錯。”楚舜準備去瞅瞅這部電影。

別看瑞典地方小,但出的著名導演還挺多,奧斯卡金像獎之子伯格曼也就是瑞典人,還有霍爾斯卓姆、肖曼、魏徳伯格等。

《曾經死亡》內容比較抽象,抽象到楚舜看完後都沒看懂。

表層故事是一位曾經因為感情問題自殺的少女,長大後成為傑出的心理咨詢師,正在治療有自閉症的少年,然後在治療少年的同時實現自我救贖。

但裏層故事,這個少年似乎是心理咨詢師女主的人格分裂?

之所以打問號,是因為楚舜不能肯定,看不出導演是把思維具象化成為人,還是簡單的人格分裂。

要成為心理醫生是需要做評估的,影片中女主也進行過心裏評估,結果是完全健康。

還沒完,影片結尾劇情又表明,曾經因為感情問題自殺的少女,似乎並不是女主,而是另有其人。

一團亂。

“這是真是厲害,腦闊疼。”楚舜從放映廳出來,其他觀眾也都是懵圈的狀態。

“再看一遍。”楚舜看了看觀影手冊,找到下一場《曾經死亡》放映時間,又去看了一遍,這次楚舜還專門去外面買了個筆記本。

作為一位曾經的影評人,連一部電影都看不懂,這是巨大的侮辱!

一百分鐘後,楚舜從放映廳出來,越看越感覺這部電影邏輯不能自洽,如果將其當做意識流的電影,又可以解釋。

“找機會直接找導演褒曼詢問。”楚舜不打算再看,真心體會這類電影看多後,容易影響食欲。

褒曼今年63歲,被譽為伯格曼後最傑出的瑞典導演,已獲得過一座金熊獎,以及一座最佳導演銀熊。

其他電影節獎項就不細數,反正可以總結為是文藝片圈子的大導演。

與楚舜比起來,其實褒曼的優勢也只是年紀。

別覺得對於導演來說,六十三歲很老,伊斯特伍德九十歲還能夠作為執導,不愧是東木大爺。

“換換口味。”

楚舜沒有再去主競賽單元的展廳,穿過走廊,來到其他單元展廳。

“遇見單元。”楚舜停下。

此處的觀眾就遠遠少於主競賽單元,關注度不足十分之一。

柏林電影節有主競賽、短片競賽、遇見、全景、論壇、特別展映、新生代七個單元,而楚舜所在的遇見單元可以理解為“實驗先鋒電影單元”,反正是各種大膽的創新為主基調,劇情可以不通順,但拍攝手法不能沒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