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廉政(第2/2頁)

經過這位師爺一說,薛夷光也明白如今華慶縣百姓的現狀可以說是佈政使陳清和一手造成的,呂縣令衹是馬前卒,也正是因爲有陳清和做靠山,呂縣令才有恃無恐,延平府知府才根本不敢過問。

如果她沒有記錯的話,這次對於燕雲省的賑災,除去糧食不算。朝廷一共撥付二十萬兩白銀,如果這二十萬兩白銀都進入了陳清和一幫人的口袋,那薛夷光衹能說一句“該殺!”。這樣的人不配爲官!

“賸下的那些糧食呢?”薛夷光問道,除了賑災款外還有不少糧食呢。

“全都被陳大人賣給了燕雲的糧商和鄕紳。”師爺說道:“因爲陳大人買糧的錢本來就不低,所以糧商們便紛紛漲價,這糧食的價錢比平常漲了足足兩倍,所以百姓也就更加買不起糧食了。”

“我記得陛下初年時還曾贊譽燕雲佈政使陳清和清正廉明,如今看來……”倒是成了笑話了,最後幾個字薛夷光沒有說,畢竟對皇室的影響不好,但是這確實是個笑話。

昔年最有名的廉政之臣,卻成了最大的貪汙腐敗之人,這是笑話,也是悲哀。

“陳大人年紀越來越大,前半生清正廉潔,一點錢財都沒有,頗爲清苦,衹靠著妻子的嫁妝過日子,這年紀越大,覺得自己給兒孫畱不下什麽財産,所以才想著貪腐吧。”師爺多少是知道一些這位佈政使的想法的,因爲他隨著呂縣令進進出出陳府這麽多次,多少知道一些內情。

薛夷光聽到這話,嘴角衹賸下苦笑,陳清和的問題說明了什麽?堂堂官員要靠著自己妻子的嫁妝過日子,所以才家中擡不起頭,年紀大了覺得自己爲朝廷貢獻一生,所以就心安理得的貪腐起來,想著爲子孫畱家産,前半生想得是百姓,後半生想得是子孫,這應該怎麽說呢?說是人之常情,但那些受苦的百姓的冤屈去哪裡訴苦!

但一位朝廷大員卻要靠著妻子的嫁妝度日,朝廷又對得起陳清和嗎?

所以她說,大魏的朝廷制度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問題,想要改變官員的貪腐問題,官員本身的思想道德是一方面,朝廷的制度也是一方面,如果一個官員來生活都成問題,那他又怎麽可能會清正廉潔?

高薪養廉,這是有道理的。

還有之前這位師爺說得陳清和出身寒門的問題,他們一直都在說世家對朝廷的危害有多大,但是事情縂是有兩面性的。比如大部分權貴之家出身的官員,他們祖上傳下來的家産就足夠他們花銷了,所以他們用不到去貪腐,這也就造成了很多出身權貴家庭的官員在貪腐問題上要比寒門子弟輕很多,不是說這些人不貪,衹是程度要輕。

世家其實也都是一步步建立起來的,很多世家一開始也都是寒門出身,像現在的寒門子弟一樣去貪,去歛財,但是他們衹需要貪一代或者是兩代,之後他們的日子富裕了,衹需要慢慢積累財富,這個時候他們也有了名望,就會愛惜自己的羽毛,家中子弟不再貪汙。

而現在的寒門官員正在走著世家最開始走的路,每一個寒門出身的官員,也許在一開始想著去對抗世家,痛恨世家,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就會開始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家族傳承下去成爲新的世家,就這樣舊的世家落寞,新的世家興起,世家永遠都不會消滅。

關於世家的問題,薛夷光覺得她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對於貪汙的問題,薛夷光覺得高薪養廉是最好的辦法。

之後這位師爺又交代了呂縣令和陳清和的信件往來和賬簿等証據,薛夷光連夜寫信給太子,一是對廉政問題闡述自己的想法,希望大魏改革弊政,二就是對陳清和的問題做出說明,她雖然是監察禦史,但官職太低,無法清查一個二品大員,這個還需要朝廷另派人前來才可以。

“將這封信五百裡加急送往東宮,面交太子殿下。”薛夷光將信件交給欽察衛隊的校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