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351~352(第2/4頁)

新中國從改革開放到經濟騰飛也不過用了三十多年而已,秦國因為人口與環境比不上新中國,四十多年也不會差太多?畢竟他們還有外掛,可以從其他世界交易更多的好東西。

再者說了……

林阡笑著解釋:“我們找到你們,本也是希望你們可以幫忙想一個更符合秦國實際情況的君主立憲制度,而不只是原樣照搬而已。”

如林阡想象那樣,知道自己與嬴政需求之後,現代宿主那邊的國家隊成員不但沒有拒絕,反倒非常認真地開始為他們出謀劃策。

折騰了差不多一年時間之後,現代宿主那邊的國家隊成員還真就給他們弄出來了一個非常符合秦國當前情況的君主立憲制度。

嬴政看過之後,也不由將自己心頭最後的那點兒猶豫拋之腦後。

但因為嬴政當前並不打算放權,所以這個已經被設計得非常完備的君主立憲體制也只能被閑置起來,然後在之後幾十年的時間內隨著國家的發展與變化而進一步修改與完善。

等到嬴政準備退位的時候,這一套體制已經成熟完善得幾乎讓人挑不出錯了:皇帝擁有一票否決權,主要負責裁決與監察,朝臣的職權範圍共涉及到經濟、軍事與政治三個大類,其下各有不同管轄區間,似互相牽制又各有交融。

大半時候由皇帝決策,但皇帝過於昏庸的時候,朝臣們只要反對者數量達到一定比例,也可直接反對皇帝下達的命令。

在此基礎之上,嬴政與林阡二人又與現代那邊的國家隊成員商量了非常多的細節,總之一定要確保這套體制可以在這個國家運行並在維系秦國統治的基礎上給予整個國家更多的容錯機會。

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保護百姓的生活。

不過那都已經是幾十年之後的事情了,對如今的秦國而言,談更改國家體制還為時過早。

畢竟對嬴政而言,這個天下,他還沒有全部拿下呢。

嬴政在將亞洲的土地基本全部拿下之後,沉下心來安靜發展了差不多有十年的經濟。

但正如林阡之前所擔憂的那樣,這十年中的前面五六年時間內,整個國家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都告訴發展,國家的人口同樣得到了大幅度增長,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肉眼可見地日益提高。

可在之後幾年時間內,科技與經濟的發展速度都有所減緩,秦國過於嚴苛的法律也屢次引起民怨。

在林阡忍不住問嬴政到底什麽時候才是真正合適的,修改秦律的時機時,嬴政似乎覺得終於等到了合適的時機,面對國內近些年暴漲到了一億多的人口,他直接將視線放在了……

中亞?

林阡本以為嬴政的下一步計劃會是龍源洲,也即是美洲。

卻不想嬴政直接揮劍向中亞。

林阡細想之後才發現,嬴政這般決定其實並非偶然——

十年時間真的可以改變很多事情,雖然秦國國內各種科技產品如電燈電話等等並非隨處可見,但火車與公路乃至於輪船已經在這片大地上隨處可見。

而在嬴政明確表示以後會推行君主立憲制後,熱武器的設計圖紙也已經出現在了墨家钜子的手上,並在很短的時間內被復現並進行了多次改良,甚至生產出來的火統已經可以裝備一支十萬人的軍隊。

有著這樣良好的運輸條件與軍隊實力,嬴政確實沒必要先將矛頭對準龍源洲那塊幾乎已經是被其視作囊中之物的土地。

自然,他將目標放在其他地方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秦軍第一個遇到的便是與西域緊挨著的居康國。這個國家面積的面積比任何一個西域國家都要大,但國家的實力……

從居康緊挨著西域各國,卻只能看著那麽多實力並不出眾甚至稱得上是弱小的西域國家有滋有味地過著自己的好日子就知道,他們實力是真的不行。

所以秦軍抵達居康之後甚至沒有用到一個月,便將這個國家成功拿下了。

墨家等負責修路與搞建設的官員立刻跟上,在極短的時間內將整個居康都收入囊中,被派來的官員同樣緊隨其後,熟練地安撫當地百姓,推廣秦國的各項政策,再讓人將秦國生產的各色便宜布料與食物送到居康,百姓甚至都沒反應過來自己頭上的老大換人了,便認同了自己秦人的身份。

秦軍並不會因為拿下了區區一個居康就心滿意足。

王賁、李信、蒙恬、韓域、羌瘣等成名將軍親自上陣,韓信、冒頓、樊噲等等後起之秀也得到了隨軍的機會,就連已經退居二線的內史騰、楊端和等等將領也出現在了戰場上,除了如王翦這般年紀太大只能遺憾留在家中的老將外,整個秦國但凡有名有姓的將領都沒有錯過這次戰爭。

中亞那邊的國家小而多,這些將領一人帶著十來萬人便可以將其輕松拿下,若是速度夠快甚至可以在短時間內拿下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