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335~336(第2/4頁)

但這對朝中大臣而言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還是那句話,在秦朝做官雖然講資歷,卻並不僅僅講資歷,一個人若積攢的功績足夠多,隨時都可能一飛沖天。

九卿之一算什麽?丞相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大家在得知嬴政安排之後也只是感嘆了一句,之後並未多說什麽。

所有人都將注意力放在了之後的秋收上面。

而對朝廷而言,今年的秋收比之往年也確實有些不同之處。

最大的不同就是,秦國與西羌諸部的戰爭還未結束。

西羌諸部幾乎是春耕結束沒多久就派兵來攻打秦國了,原本秦國想的是在秋收之前將其拿下,卻不想結果超出預計,戰爭至今不曾結束,所以這次秋收就要面臨撤兵或者秋收人口不足的矛盾。

不過在商議之後,所有人都覺得秋收比打仗重要。

於是不久,西羌諸部就發現四處搜尋他們的秦國士兵人數驟然減少,兩者相遇的頻率也降低到了非常低的程度。

一開始還沒人反應過來。

但很快,有人想起了原因:“秦國士兵應該是回家秋收了吧?他們不是每年秋天都要收割之前種下的糧食嗎?”

可是……

“那些匈奴人似乎也沒剩下多少?”

“這個我知道,”有人開口,“那些匈奴、月氏等生活在北邊草原上的部族如今也學著秦人種田呢,只不過秦人種的是糧食,他們種的是牧草。”

西羌諸部剩下的人有些茫然,但怎麽說呢……

之前在自己的地盤上被追著逃跑的經歷實在丟人,為了躲避秦軍,他們也一直緊繃心神,如今能松口氣對他們自然百利而無一害,所以大家在弄清楚緣由後就沒再多管。

有人得知此事卻動了心思:“大部分秦兵既然回家收獲糧食去了,我們為何不趁機反撲?”

西羌某個部族的少族長雄鷹無語地掃了他一眼:“你在想什麽呢?忘了之前秦國援兵與糧草抵達之前,我們同樣被王賁與李信兩人帶著士兵追擊,只能四處逃跑的事情了?”

那人被雄鷹提醒,瞬間想起當初場景,當即打了個寒顫。

雄鷹嘆氣:“咱們還是想想,等到秦國秋收結束,那些士兵再次奔赴前線的時候,我們到底要藏在什麽地方吧。”

所有人一聽這話,立刻變得蔫頭耷腦起來。

這畫面其實是有些奇怪的。

並非西羌諸部剩下的人不願與秦國硬碰硬有什麽奇怪之處,而是這些人提起秦國的態度過於平和了些——

按理說這些遊牧民族最是有血性,提到自己的仇人不說想要生啖其血肉,也得想要以牙還牙才是,但他們提起秦國的語氣,卻以無奈居多,並無多少仇恨。

這其中固然有這場戰爭是他們挑起來,自己理虧在先的原因在,但打仗又不管理虧不理虧,誰也不可能因此就對彼此生出幾分寬容。

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緣由在於,雙方雖然打得熱熱鬧鬧,但因為秦軍方面大批量使用爆竹驚嚇西羌人,並未造成多少傷亡。不只是秦軍沒多少傷亡,西羌諸部同樣沒有太多傷亡。

因為秦軍在用爆竹破壞掉西羌騎兵的隊伍之後,只會將人抓起來當俘虜,有時候還會帶著人到戰場上露面勸人投降,並不會將人殺了,所以雙方並無多少仇恨。

沒仇恨,提起來自然語氣就還不錯。

只是這種只能躲著秦軍走的日子也著實憋屈,一群西羌人的情緒都變得格外不耐煩起來。

有那習慣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繼續逃亡的人忍不住小聲問道:“要不然,我們直接投降吧?反正秦軍又會殺俘虜,而且我聽說那些被抓去當了俘虜的人雖然需要幹活兒,但也不是沒錢得,到時候……”

“閉嘴!”雄鷹大怒,“你也是部族數一數二的勇士,不想著帶著族人奮起反擊就算了,投降這麽丟人的話你到底是怎麽開得了口的?”

其他人也像是聽到什麽不敢置信的話般,紛紛對其怒目而視。

那人一愣,乖乖閉上了嘴巴。

雖然在他心裏,仍舊覺得投降才是他們西羌諸部的最好選擇,但雄鷹等人既然對此這般抵觸,他也只能將自己的想法藏在肚子裏。

……

秋收很快結束,朝中再次將目光放在了與西羌諸部的戰爭上面。

但商量許久,也仍舊沒有太大進展。

蕭何與筱見事態陷入僵局,彼此對視一眼之後,幹脆提到了另一間同樣重要的事情——

“陛下容稟,微臣與筱二人前些日子接到了西域移民與草原部分好友寄來的信件,心中提及到了一件事。”

嬴政疑惑皺眉:“何事?”

蕭何擡頭看了嬴政一眼,開口道:“倒也不是什麽大事兒,只是因為那些西域人與部分之前固執己見對搬遷到城池中居住非常抵觸的牧民手上錢財不足,如今城池剛建好尚處於發展階段,也沒有太多的賺錢機會,所以想要問問是否還有建城賺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