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293~294

==·招人·==

問題在於,建造城池的先後順序是由朝廷商量之後敲定,蕭何與筱兩人根本沒辦法自己做決定——

因為想要建造一座城池並不只是簡單地添磚加瓦就夠了,尤其是這座城池建造在荒無人煙的草原,許多建城的原材料都必須從中原運到草原去;除了原材料外,各方面的人手調遣也都需要中央調度,並不是說他們兩個想要在什麽地方建造城池就可以去。

那些人也不是傻的,在蕭何二人解釋清楚後……

直接放棄了這個打算?

當然不可能!

他們只是將視線從蕭何與筱兩人身上,轉移到了其他人身上——

比如,肯定可以做主的嬴政。

這些看著那些住進城池後覺得眼饞的牧民直接找到了自己所在部族的族長,族長又找到了地位更高的族長,找到相關的秦國官吏,最後層層遞進,直接將自己的“請求”寫進書信當中呈遞給了嬴政。

嬴政收到的上書中,甚至有不少最早投靠秦國的匈奴部族。

作為第一批投靠秦國的匈奴人,他們的行為也算是開了先河:若非他們給其他部族示範,除了與秦國打仗之外還有這種選擇,其他部族真不一定能想到成為秦國的一份子。

也因此,這些人不但在遊牧民族當中,甚至在秦國的地位也都有幾分特殊。

但地位特殊的他們,因為一開始劃定的活動範圍直接與九原郡等郡縣綁定了,所以在朝廷準備在草原建城的時候,雖然也計劃著給他們建造一座城池,卻由於建城對他們來說作用不大而並未被列為建城首位。

這種決定自然是理性且符合邏輯的。

一開始,那些可以直接入城的匈奴人也並不覺得有什麽問題。

然而在城池建好之後,他們發現建城的好處比自己想象中多多了,可不就覺得不公平了嗎?

他們好歹是最先投靠秦國的呢,就沒有一點兒優待?

……

原本四處遊牧的牧民主動提出建城,並保證會在第一時間進駐其中,這完全是對他的統治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兒,嬴政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可問題是蕭何與筱並非三頭六臂,秦國也沒有那麽多的人手在多個地方同時建城——

錢財倒還是其次,畢竟如今秦國沒打仗,除了建城外也沒什麽大工程,每年從各地送上來的稅收積累下來已經是個相當龐大的數字。

但建城的人手是真的不夠。

因為負責建城的基本全是刑徒:秦國不缺刑徒,但在之前過年的時候,嬴政不是因為高興而直接赦免了不少輕刑犯的罪責,將其從牢獄中釋放了嗎?那次之後,秦國的刑徒便少了近乎一半。

本就缺人,人手少一半後只會更缺。

如今剩下的刑徒還能同時建造兩座城,已經是非常出乎意料的一件事了,畢竟其他地方也都需要人手。

嬴政都有些後悔之前將輕刑犯全部釋放的決定了。

不過如今後悔無用。

他翻了翻歷年的“人口普查”結果,看完秦國總人口數量後,視線落在占了總人口數量近三分之一的未成年數量上,心裏又是高興,又是嘆氣:“這些人若都成年了……”

當晚,林阡回宮。

嬴政和她說起此事,感嘆道:“秦國如今的總人口數量倒是增加到了四千多萬,可增長的這些人口中,除了匈奴等遊牧民族外,基本都是孩子。”

林阡有些懵:“新增人口不是孩子難道還能是大人?”

嬴政失笑:“可以長成大人不是?”

林阡反應過來,幹脆坐到嬴政身邊,笑他貪心:“人口能增長這麽多已經非常讓人高興了,你怎麽還不知足?”

嬴政嘆氣:“若非國家處處缺人,寡人也只會覺得高興。”

林阡頓了下:“如果只是因為建城的話,其實解決的辦法很容易找啊。那些牧民不正是現成的勞動力?再不然加緊時間修鐵路,縮短了趕路的時間,想來會有不少百姓願意到草原上幫忙建城。”

畢竟建城又不是不給錢,對大部分只能依靠家中田地出產的糧食過活的人,能外出工作賺取額外的工錢明明是應該搶破頭的好差事。

草原建城招不到百姓的原因,還是因為交通不便——

若每次前往草原都需要提前一到兩個月的時間過去,回來又要在路上耽誤一兩個月的時間,這不是擎等著耽誤農忙嗎?除了刑徒外還真不會有人願意前往。

可若火車通達各城池選址,來回時間控制在半個月的時間內,再多給一些工錢,報名前往的人說不準能擠破了頭。

嬴政倒也不至於想不到這法子,只是鐵路的修建並非一蹴而就,且修建鐵路本身也需要大量人手。

想了想,他笑道:“等蕭何與筱兩人手中負責的城池建造完畢,先修建毗鄰長城的匈奴各族的城池,由近及遠,鐵路與城池一起建造,還能就近招收工人,速度應該會快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