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285~286(第2/3頁)

有那與大麥關系好的,好心提醒了他:“當初朝廷下土豆的時候倒真這麽說過,但那官員不也說了是患病的可能會增大,而不是一定會患病?我和你說,傳言中靠著土豆發家致富那人,就是因為在自家所有的田地中種植土豆,這才賺了那麽多錢。但你看,那人不也好好的?”

對方還想勸大麥今年也在所有田地裏面種土豆,但大麥總是心中不安,到底還是拒絕了。

可他擔心土豆生病,其他人卻沒這種擔憂。

於是乎,等大麥反應過來的時候,便發現自家田地周邊所有的土地全都種上了土豆。

大麥本能地意識到不妙,趕緊到郡守府官署去報告了這件事。

但……

郡守都管不了的事情,尋常縣令又如何管得了?

那縣令勸不動其他人,便也只能讓大麥在前期多做一些預防準備。

大麥膽小,便幹脆將原本計劃種土豆的地全部種上了紅薯與玉米,愣是一點兒土豆都沒種。

畢竟,他聽說那土豆可能患上的病好些都有傳染性。

然後,還未到收獲的季節,當地不少百姓田地裏面的土豆植株便出現了枯黃的情況,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並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擴散到了整個縣城。

而且聽說,除了他們這個縣城之外,其他縣城的百姓也都出現了這種情況。

大麥嚇傻了,忍不住擔心自家地裏的紅薯與玉米。

在其他百姓對地裏的情況感到驚慌失措的時候,大麥也在膽戰心驚中等到了收獲的季節。

然後他就發現,整個縣城,只有自己田地的收成毫發無損。

因為只有他一個人,沒有種植一點兒土豆。

也因此,在一眾哭嚎的百姓當中,只有大麥的生活沒有受到一點兒影響。

但這不是全部。

等到朝廷派來的賑災大臣抵達九江郡之後,大麥竟然因為之前的膽怯之舉而受到了孫內史的接見,並因此獲得了朝廷的誇獎與優待——

雖然九江郡大部分田地絕收,但仍有部分百姓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按照嬴政的意思,這些百姓才是真正聽話之人,所以在安排培育種子的任務時,需要給予這些人一些優待。

而這份優待具體如何給出……

想讓當地百姓幫忙,總不能免費吧?朝中大臣一番商議之後,最後敲定了以租賃百姓部分田地來賑災的方法。

具體實施方法就是,朝廷以市價租賃當地百姓的田地一年,具體租賃多少由百姓自己決定,而且之後培育種子同樣會以市價的一點五倍優先聘請田地的主人幫忙,所有錢財一開始便發放到百姓手中。

等到田地收獲,他們甚至可以獲得雜交種子的優先購買權。

當然,這是對那些不顧朝廷提醒,非要在已經種過了一茬兒土豆的地裏面繼續種土豆的百姓的安排。

而對於那些認真聽從朝廷囑咐,乖乖在好幾塊地之間輪種的百姓,朝廷同樣會提出租賃的請求,價格也與其他人沒什麽兩樣,但對方若願意幫忙育種,等種子收獲之後會直接分給對方一成的種子當做報酬。

至於對方拿走後是自己用、賣掉還是送人,朝廷都不會多管。

許多人對這些種子其實不感興趣——

畢竟,聽說這些種子是農家子弟研究出來,雖然不像是土豆玉米等高產糧種般有著各種各樣的毛病,產量聽起來也很高,但……

也沒聽說過農家子弟會研究種子啊?

很多人都不信任這種子。

但大麥信。

他膽小嘛,所以在天下一統後便嚴格按照朝廷的命令做,不敢有半點兒行差踏錯。

更何況,朝廷這麽些年也沒有坑過他們不是?

於是大麥在算過自家存糧,以及還需要種多少糧食才能吃飽後,便毫不猶豫地決定將自家一半田地租賃給官署。

連存糧都算上了?

家人完全不能理解大麥的決定,但想到正是因為他之前果斷放棄了土豆的種植,才讓全家避免了這次災難,所以大家也就沒有多說什麽。

不只是大麥的家人,就連周圍鄰居與親朋也在大麥做出選擇之後,下意識跟隨了他的決定——

餓肚子的感覺並不好受,還是跟著大麥保險一點。

然後!

僅僅只在四個月後,大麥一家子看著自家田裏碩果累累的水稻,整個人都驚呆了。

他不敢置信地看著田裏那稻穗幾乎要將稻杆都壓彎了的水稻:“這真的是水稻,而不是其他什麽糧食的種子嗎?”

這和他印象中的水稻可太不一樣了。

都不需要朝廷多說,駐紮在當地的小說家(記者)便立刻給雜交水稻拍照,並直接刊登在了報紙上,傳播到了大秦的每一個角落。

即便報紙上同樣刊登了這種子並不能留種的缺點,但在知道水稻種子價格並不昂貴後,仍舊受到了全國各地百姓的熱烈追捧:刊登這則報道的報紙當月收到的讀者來信都翻了十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