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233~234

==·感謝·==

這種國家大事,還不是如今的蕭何可以聽的,所以他趕緊告退離開了。

嬴政並未強留,而是等人走後看向李斯:“怎麽回事?”

李斯趕緊解釋:“微臣前些日子回來之後,便立刻著手處理之前堆積的公文。今日一早,微臣才看見了這一封由九原郡郡守轉交的一封信件,內容如微臣之前所言,是之前那些不曾歸附大秦的匈奴部落後悔,想要歸附大秦。”

說著,立刻將信件轉交給了內侍。

內侍接過,交給了嬴政。

嬴政打開信件後,一目十行地掃了一遍:“不曾提及原因?”

之前攻打頭曼部落的時候,有不少匈奴部落與大秦合作。

後來許是看到了大秦的強大,便有不少部落選擇了投靠秦國,成為秦國的一份子,但同樣,也有那麽一部分匈奴部落習慣了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並不希望受人管轄。

這些部落自然就沒有投靠秦國,而是選擇了在秦國邊境之外遊牧。

可如今,這些人突然提出歸附秦國?

還不曾提及原因?

嬴政不得不懷疑是受到了外力逼迫:“可是因為頭曼部落已經恢復元氣,帶兵到邊境報復他們了?”

李斯卻連連搖頭:“並非如此。微臣在看過信件之後立刻派人去查,發現邊境最近風平浪靜,完全沒有被人進犯的情況。微臣特意命人去找蒙恬將軍打聽,從蒙將軍的口中才知道,這些匈奴部落會突然想要歸附大秦,根本原因還在那些匈奴縣令身上。”

嬴政一頓:“匈奴縣令?”

李斯想著便覺得好笑:“雖然匈奴縣令與那些匈奴部落的頭領已經分屬兩國,但當初在選擇草場的時候,那些匈奴部落特意選擇了好友所在縣的外圍,就想著以後與咱們交易會更方便。”

“因為關系好,雙方便時常交流,彼此的情況也都心知肚明。”

“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前段時間建學校的時候。”

“當時匈奴縣令們雖然因為不識字鬧了一場誤會,但之後匈奴縣令與郡守等人冰釋前嫌,很快就將自家孩子送去了附近縣城的學校。”

“匈奴是沒有學校的,所以那些部落的年輕人沒多久就發現了不對。”

“除了學校,還有朝廷主持在草原上修建的幾條路,似乎也很讓他們羨慕,部落裏面的老人還好,壯年與小孩兒卻對其非常好奇,時常就往那條路上去。”

草原上的路都是從相鄰的縣城修出去的,路程不算長,又是多線施工,所以兩三個月就差不多修好了。

晾了差不多半個月後,那些匈奴早已經用上了水泥路。

水泥路修好了,驛站當然也建好了。

那驛站的官吏必須時時刻刻都住在裏面,就算他們內部可以商量著換班,也著實太孤單無聊了一些。

所以各地郡守特意在最開始的時候,便特意給驛站送去了不少書——

為了防止被外圍部落的匈奴人看到,郡守並沒有將兵書、謀略之類的書籍送過去,但張良與其他讀書人自己編撰的小冊子、故事書、新三百千等啟蒙書籍、字典……全都給他送了過去。

也許一開始這些書籍沒幾個人看得懂,但隨著在學宮讀書識字的孩子學成歸來之後,這些書就立刻就變得有用起來了。

李斯想了想,補充道:“再加上那些個匈奴縣的百姓生活越來越好……”

大家以前關系不錯,生活水平也差不多,如今彼此的生活水平雖然算不上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吧,但確實拉開了相當大的差距:至少幾個設立在草原上的縣的匈奴如今已經可以做到葷素搭配,衣食無憂,可那些外圍的匈奴部落卻仍和之前一樣,雖然頓頓肉類,生活卻著實算不得好。

若對方一直是這樣就罷了,可現實是他們在投靠秦國後才有了這種變化。

這就讓人不太受得了了。

看著自己的鄰居生活越過越好,而且大有繼續變好的趨勢,那些匈奴部落的人自然就坐不住了。

嬴政聽完,看了李斯一眼:“先不用著急,到底怎麽回事等蕭何去了九原郡,親自看過再說。”

李斯愣住:“蕭何要去九原郡?”

嬴政點頭:“谷豐侯最近新得了一些牧草種子,據說產量大、營養價值也高。只是匈奴已經習慣了逐水而居的遊牧生活,想要讓他們定居下來還需費一番功夫。故而寡人將蕭何派去,希望他能做好此事。”

李斯一愣,想起蕭何這段時間為推廣豬肉做的事情,贊同地點頭:“蕭何放得下身段兒,也能與百姓混到一起,讓他去做這種事確實非常合適。”

-

蕭何當天散值之後,便將自己可能要去九原郡的事情告訴了劉季等人。

幾兄弟面面相覷,沒料到還有這般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