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161~164(第3/8頁)

懷清坦然道:“在下就是想與谷豐侯套套近乎,看能否與您一起合作做一門獨門生意。”

林阡遲疑地看向懷清:“獨門生意?”

懷清笑道:“我知道谷豐侯每日有不少事情需要忙碌,抽不出空閑時間來管生意,不然您早就憑著各種新鮮事物賺得盆滿缽滿了。在下的想法是,谷豐侯手上是否有什麽與玻璃相關的獨門方子,您只要給出技術,其他生意在下全權負責,到時候你我二人五五分賬。”

毫無意外的,林阡動心了。

若是只給一個方子就能什麽不管,還可以得到分紅,想來很難有人可以拒絕這門生意。

何況說出這話的,還是大名鼎鼎的商人巴寡婦懷清?

林阡認真看了懷清一眼,遲疑片刻後開口:“我這兒倒還真有一個方子,說起來與你之前的丹砂生意也有那麽一兩分關系。”

懷清本來只是碰運氣,如今一聽林阡這話,當即驚喜地瞪大了眼睛:“不知是什麽生意?”

林阡笑了下:“鏡子。”

懷清怔住:“鏡子?”

她有些遲疑,“您口中的鏡子除了是用玻璃制作外,可還有其他優點嗎?”

擔心林阡誤會,懷清認真向她解釋道:“在下並非不相信谷豐侯的本事與眼光,只是鏡子應當算不上是多稀罕的物件兒,若是您口中的鏡子沒有出眾的優點,單單憑借其是玻璃制作,恐怕不能讓人心甘情願地掏出錢財購買,也許賺不了多少錢。”

事實上,懷清甚至覺得若谷豐侯口中的鏡子沒有其他優點,甚至根本不會有人購買——

畢竟之前谷豐侯便提過,這玻璃本身似乎非常容易碎。

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銅鏡,且這時候的匠人靠著後世已經失傳的某種工藝,完全可以將銅鏡研磨成可以清晰看到使用者五官的樣子。

若是有那技藝高超的匠人,甚至可以做到研磨出的銅鏡可以讓照鏡子人纖毫畢現的程度。

比起尋常的玻璃鏡子也不差半分。

林阡自然知道這點,所以很清楚懷清的憂慮:“燒制玻璃的原材料只是一些尋常可見的沙石,成本極低,而我說的鏡子除了需要用到玻璃外,就只需要用到從你那些丹砂當中提取出的水銀,還有一種錫箔紙。”

錫箔紙的制作在中國有著很長的歷史,雖然戰國時期並未出現,但錫箔紙的制作方法並不困難。

而林阡所說的辦法就是將錫箔紙貼在玻璃的某一面上,然後倒上水銀,水銀這種液態金屬就會與錫箔紙中的金屬錫反應,進而在玻璃的另一面鍍上一層可以反光的銀色物質。

這種辦法其實在後期已經因為制作耗時比其他方法更高,以及反射率不如銀鏡反射率高等原因而被銀鏡反應制作出來的銀鏡,以及鋁絲真空汽化之後附著在玻璃板上制作而成的鋁鏡取代,但在當前條件下,銀鏡反應與鋁絲的真空汽化都很難達成,所以她仍舊選擇了這種已經被淘汰的制作方式。

說完,林阡又將錫箔的制作方法告訴了懷清。

懷清聽完後,立刻就意識到了這種鏡子的優點——

價格便宜。

雖然一直說這種制作鏡子的方法耗時很久,但那是與其他兩種制作玻璃鏡子的方法比較出來的,若是與這時候一面銅鏡的制作時間相比較,一面玻璃鏡子需要花費的時間簡直是銅鏡的零頭。

如果想要磨出一面可以將人臉上的毫毛都照出來的銅鏡,那需要耗費的時間就更久了——

畢竟銅本身並非銀色,表面更不可能像是玻璃那般光滑。

懷清幾乎立刻就想要回去開始生產錫箔與鏡子,不過她強行抑制住了這種沖動,反倒鎮定地看著林阡,提出要先和她簽訂契約。

林阡注意到了懷清反應,不由高看了她一眼:這般沉著冷靜,看到巨大利益還能保持不失態的心性,也難怪可以靠著一介寡婦之身攢下那麽大一筆家業。

二人很快簽訂契約。

即將告別之時,林阡看著懷清面容,突然有些好奇:“其他人如你這般年紀早就該在家享清福了吧?你怎麽還主動出來開拓新生意?”

哪怕是繼續守著丹穴的生意,也比重新開拓一門新的生意輕松悠閑吧?

懷清愣了下,伸手撫摸了下鬢邊白發:“我夫家那個丹穴經過幾十上百年的開采,裏面還有多少丹砂誰也說不準。我就想著在臨終前再為自己的子孫後代開辟一門生意,到時候丹穴挖空了也不至於沒有其他出路。”

林阡一頓,有些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懷清見狀失笑:“谷豐侯不要想太多,雖然我是這樣說的,但子孫自有子孫福,我若真幹不動了,也不會勉強自己為了兒孫折損自身。我自己還挺喜歡這種忙碌日子的。”

林阡松了口氣:“這倒是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