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149~152(第4/8頁)

王綰與李斯是讓人在這方面已經有了默契,兩人再次合作之後,王綰又更加認真努力,於是字典的編撰進程更是一日千裏。

但誰能想到,中途會出現一個程邈?

兩人這次便是入宮問問嬴政,字典到底是采用隸書雕刻還是楷書。

當然,他們也有順便讓嬴政看看字典的內容有無問題,若是有問題的話他們也能及時改正。

這也是林阡會被叫進宮的原因。

在場眾人,除了林阡之外可都不曾見過字典的模樣,字典編撰的內容是否出現了差錯,自然需要她這個唯一見過字典的人來把把關。

嬴政看了眼隸書與楷書書寫的文字,幾乎沒有猶豫,便直接選定了楷書:“橫平豎直簡單明了,筆畫清晰更容易書寫,就它了。”

李斯與王綰並不意外,又將已經編撰了大半的字典初稿呈上。

嬴政自己留了一半,將另一半交給了林阡。

林阡拿起初稿就開始翻閱起來,因為書籍內容尚未編撰完成,所以不涉及目錄索引等部分,她只需要看看每個文字後面的注釋等內容。

她自認對文字的了解不如李斯與王綰等人,一開始就沒打算多看。

林阡關注的,是每個字的引申內容。

翻了沒一會兒,對內容有所了解之後,她便將初稿恢復原狀放到了一旁。

嬴政看得更仔細一些,但也沒用多久就放到了一邊。

他看向林阡:“說說看你的想法?”

林阡猶豫之後開口:“丞相與王編撰不愧是飽讀詩書的博學之人,這上面每一個字除了字義之外,連每個字的來歷與發展,甚至相關典故也都寫得清楚明了通俗易懂。”

李斯挺直脊背:“谷豐侯可否發現了什麽不妥?若有,還請不吝賜教。”

林阡點了點頭,遲疑著說道:“但對初學者而言,內容太多了。內容越多,書籍的價格就越貴,也就會有更多人買不起。那些初學者基本都是普通百姓,即便這些年日子富裕了一些,也不太可能拿得出太多錢購買一本過於昂貴的書籍。”

她其實一開始就提過不要給字典添加太多內容,但之前沒說什麽理由,所以王綰李斯許是沒放在心上,仍舊給每個字都延伸出了非常多的內容。

這簡直不像是一本工具書,而更像是科普讀物了。

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

一張A6大的紙上,兩頁竟然只能記錄三個字的內容,若後續全部按照這個規格來編撰,那完全可以想象這本書真正編撰好後到底有多厚又有多貴。

幾萬個字,怎麽也得需要一兩萬張紙吧?

即便不算印刷成本,光是這些紙的成本……朝廷總不能賠本賣字典吧?那豈不是賣得越多賠得越多?這又不是林阡前世生活的那個時代,國家願意花錢將所有孩子都送進學校讀書培養人才。

李斯與王綰對視一眼,而後主動開口:“我只是認為,在字典中加入更多的內容,可以讓百姓學到更多的東西。”

林阡反駁:“可是如果買都買不起,書裏有再多的內容又有什麽用呢?”

我知道東西好,可是用不起啊!

就好像現代的人難道不知道別墅好、跑車好嗎?可是他們為什麽不賣?是不知道他們的好?

李斯轉頭看向嬴政。

嬴政想了想,問道:“書肆內什麽書籍賣得最多。”

李斯愣了下,心臟微微高懸:“賣得最多的是秦律。”

“然後呢?”

“然後是一些可以單獨成冊的書籍,或者是文章內容較少,所以冊子數量也相對較少的書籍。”

書肆的書籍幾乎全都是十個錢一本,但書籍的內容與文字的數量又不可能每一本都相同,所以某些字數內容太多的就會分成上下、上中下甚至是一二三四等好幾冊印刷發行。

而分冊之後,同樣是一冊十個錢。

除了秦律沒有受到價格影響,其他書籍的銷量多多少少都會因為價格而增減。

==·化學·==

李斯如實將情況告訴了嬴政。

嬴政聽完後幾乎沒有猶豫,便直接開口:“將字典做成兩套,一套按照你們現在的內容繼續編寫,不需要有太多顧忌,以後印刷的時候采用的紙張與墨水等也都用好的,價格不需要顧忌,該賣多少就賣多少。另一套則按照谷豐侯所言,刪減過多的延伸內容,以後印刷的時候筆墨也記得采用更差的材料,到時候也好讓更多人能買到。”

李斯與林阡對視一眼,紛紛點頭,沒有半分意見。

談完字典的內容後,李斯又看向嬴政:“陛下,微臣之前上交的那份陵墓設計圖紙不知是否出了什麽問題?”

嬴政端茶的動作一頓,眉頭皺得死緊:“暫時……”

他看了林阡一眼,“暫時先不修陵墓了。”

李斯茫然:“不修陵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