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129~132(第3/8頁)

幾乎是一個眨眼,木板裏面的混合物的高度就變得與兩側齊平,表面也變得相對光滑。

看著,竟有一種奇怪的美感。

而在倒入了大半的木框之外,似乎還有許多同樣用木板圍出來的方框,一個接一個,遠處看著竟似乎綿延不絕。

筱不由張大了嘴巴,轉頭看向了城門守衛:“這些士兵到底是在做什麽?”

她一問,其他看熱鬧的人群也都齊刷刷地豎起耳朵,想要知道答案。

那守衛趕緊解釋:“這是在鋪路呢。”

緊跟著,他便介紹了一遍水泥的作用,又提及了這條路會從鹹陽一直修到什麽地方,末了提醒一句:“這種水泥雖然幹得快,卻也需要好些天才能徹底幹透,這期間千萬別去碰,不然被抓住了可要罰好大一筆錢,還可能蹲大牢!”

即便守衛不提,百姓們也都會小心避開那些士兵正在弄的東西。

但鋪路……是什麽意思?

鹹陽城外那條路寬闊又平坦,除了下雨天走在上面容易沾上一腳的泥濘幾乎沒有太大的缺點,為什麽還要在上面鋪一些奇怪的東西?

==·煤炭·==

筱其實也不太能理解。

但因為這段時間到治粟內史去匯報幾個工廠的收益時,曾聽到治粟內史提到過谷豐侯與墨家钜子這段時間在研究什麽“水泥”,好像說是可以降低修路的成本。

鑒於這東西是谷豐侯參與了研究的,筱便沒有多問,而是想著等幾天過來看看效果。

抱著這樣的想法,筱在原地看了一會兒,便轉身從城門離開了。

但讓筱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她回到成衣坊後不久,就聽到了門外一陣喧鬧,等她出來查看,才發現成衣坊門口那條街上竟然也已經在鋪路了。

而且不只是成衣坊門口那條路,好像整個鹹陽城的幾個街道都在鋪路。

與城外那條路基本全在同一側澆灌水泥方塊不同,成衣坊門口這條街道則是左一塊右一塊交錯開來鋪設。筱看了一會兒才發現,這樣做是為了方便街邊百姓出門。

次日筱去少府的官署匯報情況的時候,毫無意外地發現,就連少府門前的那條路都已經有一半被鋪上了水泥。

經過一晚上的晾幹,路面已經幹了不少。

但看著那條青灰色的水泥路上十步一崗的士兵,筱還是按捺住了好奇心沒有過去查看。

等進了官署,匯報完情況後,筱忍不住好奇問林阡:“谷豐侯,那種水泥造價幾何?怎麽朝廷竟這般奢侈地用來鋪路,而且看起來似乎不但想要將整個鹹陽城的路面都換成那種青灰色的路面,就連城外那條大路也要換成水泥路?朝廷有這麽多錢嗎?”

這真的是個再好不過的問題!

果然不愧是商業嗅覺滿點之人,看到水泥路後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成本。

林阡笑著解釋道:“這水泥的原材料只是外面很容易找到的石灰石與黏土而已,最多再加上一個石膏。若是找到了火山,還可以直接用火山灰按照一定配比與石灰混合,那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水泥了。”

筱愣了下:“沒想到原材料竟然是這種隨處可見的東西。”

林阡失笑:“對,所以原本水泥的成本應該很低才對,別說是用來鋪滿整個鹹陽城和城外那條大路,我們還打算從鹹陽修幾條連通新鄭、壽春、臨淄等地的水泥路,意圖通過連通各地以達到政令通達的目的。”

“原本成本很低?”筱疑惑地看向林阡,“難道中間出現了什麽變故,導致原材料價格大增?”

旁邊的林陌嘆了口氣:“不是原材料的問題。”

筱疑惑:“既然不是原材料,那是什麽環節出了問題?”

林阡安撫地拍了拍林陌的手,笑著和筱解釋:“確實不是原材料出了問題,而是因為黏土與石灰石需要煆燒。我們之前考慮到了原材料的成本,卻沒想過還需要考慮燃料的問題。”

目前幾乎所有百姓燒火取暖都是用幹草、木柴,村子裏的老百姓還好,每天到山腳下逛一圈兒,一兩個時辰就能撿回來好幾天的柴火。城裏想要木柴卻並不容易,他們必須等著城外的百姓用車拉著木柴到城裏賣。

一擔柴火也要兩個錢呢,可不便宜。

所以這時候的百姓除了做飯,連洗澡都不方便。

宮裏與各大官署倒沒有這樣的問題,朝廷可以派遣刑徒到山上砍伐木柴。可像是煆燒水泥這種需要用到超大量燃料且還可能一直持續使用超大量燃料才能繼續下去的工作,購買柴火的支出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一開始是讓士兵們到山上去砍柴,也沒有人提到燃料,所以林阡就沒想到這個問題。

而墨家钜子只管研究,對成本問題並不十分在意。

是以,直到他們這幾天在鹹陽城內大肆修路,很快就將他們這段時間煆燒出來的水泥消耗了大半,負責生產水泥的匠人開始增加水泥的產量,導致那些負責砍伐樹木的士兵與增派的刑徒都快將鹹陽城附近的某座小山峰砍斑禿了,他們才終於知道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