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097~100(第2/7頁)

這也是秦國預料到了的事情,畢竟攤子鋪大了,就不好再如之前一般嚴格把控每一粒種子的去向。

知道了土豆玉米的存在,大梁城的百姓便對秦國多了幾分好奇。

也是巧了,魏國有不少前往秦國做生意的商人。

這些商人一開始是沖著秦國的便宜布匹去的,但秦國賣給外地人的素色棉麻粗布價格幾乎是秦人的十倍,這價格一漲上去,素色棉麻粗布根本就沒了賺頭,反倒是價格只漲了一倍的印花布買下來倒手後仍能賺取不少錢財,所以這些他國商人便只願意倒賣印花布。

但不買便宜布,他們帶去的錢財就花不完,難免在秦國境內逗留一段時間采購其他有利可圖的商品。

然後,他們便聽到了張良編寫來歸攏人心的小冊子——

小冊子落在嬴政手上後,以他性格,當然不會束之高閣,反倒第一時間就交給了王綰李斯,讓他們先放下手中字數過多的書籍,先將小冊子的模板做出來。

小冊子上多是一些小故事,內容多,字數卻少,雕刻成模板自然更容易。

於是不久,秦國的第一本紙質樣書便出現在了嬴政的案頭。

嬴政點頭後,小冊子的內容便開始大量印刷,並在極短的時間內送去了秦國各地,同時命人在各地給百姓宣講上面的內容。

大字不識一個的老百姓可不懂這小冊子的真正作用,他們只是覺得——

這上面的故事真好聽、真有趣啊!

這年頭連貴族都沒多少娛樂活動,更何況老百姓?能有人專門給他們講故事,都不用催的,每天幾乎是剛到了各地官吏宣講小冊子的時間,只要有空,老百姓便會提著小馬紮來到府衙門口聽故事。

有那家境寬裕的,甚至還會帶上一些小零嘴兒。

官吏們對百姓們這種“找樂子”的心態相當無奈,卻又高興於百姓們的積極態度,最後大多選擇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但這樣的景象落在商人眼裏,就變成一個想法——

官吏們講述的故事,有利可圖!

就連官吏們手中那薄薄的奇怪小冊子,落在商人們眼裏,似乎也變成了錢幣的模樣。

商人中有人見識好,聽得多了自然窺見了小冊子上故事背後的真意;有些只看到了小冊子可以帶來的利潤,而根本看不到這背後的危險。

但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找秦國的府衙購買小冊子。

嬴政得知此事後:“……”

有人願意主動幫他在秦國之外的地方做宣傳,嬴政怎可能拒絕?

他甚至特意給商人們降了價。

若不是想要小冊子的商人太多,直接免費贈送他們也不是不行。

然後這些商人們拿到小冊子回國後,便如秦國官吏般,專門找了個固定的地方宣講小冊子上的內容。

當然,他們是要收費的。

可故事這種東西但凡有人聽過就能轉述給其他人聽,價格本就不可能定太高,所以買到小冊子的商人給故事的定價,多半是一錢就可以聽一個月。

這價格怎麽也算不上貴,只要不是家中窮得揭不開鍋的人家都拿得出這錢。

於是魏國也出現了與秦國相似的場景。

而因為百姓花了錢,為了“不吃虧”,每天只要有人講故事,他們都會風雨無阻跑去聽。

大梁城的百姓同樣如此。

據當地百姓說,他們聽那些故事都聽了快一個月了,好多故事都能倒背如流。

所以……

大梁城的百姓,對秦國的好感度那是相當的高。

王賁:“……”

他趕緊將這消息傳回了鹹陽。

==·求情·==

嬴政真沒想到,這小冊子的效果竟然這般好。

雖然其中土豆與玉米起到的作用更大,但小冊子中故事的作用同樣不容小覷。

嬴政叫來王綰李斯,命他們參照張良的小冊子,再編撰一些有著相同效果的小冊子出來。

鑒於百姓更愛聽故事,他還特意叮囑王綰李斯:“你們挑選案例之時記得選一些事態發展更曲折離奇的,老百姓的經歷也記得挑前後相差更大的。若有不懂之處,將潁川郡的張良調到鹹陽幫忙也行。”

王綰李斯再沒有不願意的,從宮中離開後便找來小冊子的內容進行了更深的研究。

但可能他們常年生活在秦國,對許多事情早已習以為常,反倒不如張良嗅覺敏銳,是以在編撰出一個同等體量的小冊子後給人看完,卻發現效果不如張良親自寫的那個好後,王綰便直接下令將剛當上郡丞不久,還沒來得及升任郡守的張良給調到了鹹陽,擔任自己的屬官。

張良完全沒想過只是一個小冊子,就讓自己從地方直接進入了鹹陽中樞。

畢竟,他如今不過二十幾歲而已。

張良感念嬴政與王綰的信重,幹起活兒來愈發賣力,很快就與王綰李斯等人編纂出了十來個小冊子。其在這過程中展現出的能力成功吸引了王綰的注意,進而經過一番考察,選擇了將其帶在身邊主動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