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069~072(第3/7頁)

嬴政眉頭一皺:大寶貝?

==·尷尬·==

林阡將棉花和紡織機的圖紙交給了嬴政。

嬴政在看過之後,思索片刻,卻又將棉花與紡織機的圖紙交還給了林阡:“你既然已經以女子身份進入官場,還擔任了太倉丞的職位,總該在這個職位上做出一些成果來。正好太倉丞本就是管轄糧食、農耕相關,棉花也算在你管轄範圍之內。”

林阡愣了下,下意識想說交給他也是一樣。

但迎上嬴政認真的眼神,她愣了下,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若只是拿出種子,即便種植方法也是出自她的嘴巴,等棉花種植出來後,她在其他人眼裏的功勞也並不顯眼。只有真正出現在人前,讓所有人都看到自己,其他人提起棉花的時候才會想起她。

林阡不再猶豫,收下了棉花種子與珍妮紡織機的圖紙。

……

二號宿主是個對位面交易器防備心十分重的人,在拿到金杯之後便瞬間消失,再沒有回答過林阡的問題。

林阡有許多問題想要問他,卻也只能無奈放棄。

-

等回到鹹陽,林阡休息了兩日,而後便在征求了嬴政同意後去了治粟內史所在的衙署正式報道,沒見到治粟內史,她便直接找到之前打過不少交道的孫太倉一起商議推廣紅薯的種植。

相較於之前見到林阡的高興,這次孫太倉再見到林阡的時候,態度就要別扭得多。

倒也不是對林阡態度差,就……

孫太倉無論是看向林阡的眼神,還是與她商議正事兒的時候,都帶著一股讓人說不出來的尷尬。

林阡被他的態度弄得渾身不適,甚至隱隱開始打起了退堂鼓。

但她很有責任心,即便被孫太倉的態度弄得很不舒服,也因為紅薯的種植時間再不能耽誤下去了,就硬著頭皮忽視了孫太倉的詭異態度,一心撲在紅薯與棉花的推廣與種植上面。

而重中之重,就是林阡手中的那十來斤紅薯藤的扡插種植。

如今已經是九月中旬,再有半個月就又要過秦歷年了。

若不能在這半個月的時間內將紅薯的推廣種植做好,那說不準其他人正開開心心過年的時候,林阡與被選中種植紅薯的百姓還要在田間地頭忙活。

林阡從回到鹹陽後就發現,鹹陽的氣候也不適合種植秋紅薯,所以她手中的紅薯藤根本不能種進自己那十畝地裏面。

想要種下去,必須往更南的方向走。

與鹹陽臨近的潁川郡,還有巴郡、蜀郡與黔中郡都比較適合。

關於紅薯到底該送到什麽地方種植,林阡比較偏向黔中郡。

林阡與孫太倉商議的時候,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蜀郡、洛陽等地已經種了土豆與玉米兩種高產作物,也已經靠著販賣土豆與玉米的糧種而獲利,這紅薯藤是不是應該交給之前不曾有機會種植第一批土豆與玉米的郡縣?比如黔中郡。”

孫太倉愣了下:“夫人,您是一定要這樣做嗎?”

林阡趕緊搖頭:“不不不,我只是提出自己的想法,但因為我對秦國各地的情況並不算了解,所以最後的決策還是要聽孫太倉您的意見。”

她承認自己的短處,“我到底剛接觸政務,很多東西還不太懂。”

原本還擔心林阡一意孤行的孫太倉松了口氣:“夫人的想法其實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您要知道,即便有土豆和玉米兩樣高產糧種在前,想要勸服一家子生計都系在了田地裏的百姓種植一種全新的作物也需要一定時間。”

“並不是說這個時間不能花,而是沒必要。”

孫太倉小心地看了林阡一眼:“您不是說了,這紅薯若再不種下去時間就晚了嗎?”

林阡點頭:“現在種下去,在枯霜前差不多可以收獲。若是再晚一段時間,等天氣降溫開始打霜的時候,地裏的紅薯許是都沒有成熟。”

打霜後,紅薯就不會再生長了。

倒也不是沒有地方種冬紅薯,但那一般在江南沿海一帶才能種——

那片地方秦國都還沒打下來呢。

孫太倉點頭:“那便是了,若非鹹陽並不適合種植秋紅薯,卑職其實覺得就近種在鹹陽最好,一則距離更近,不用浪費時間;二則鹹陽百姓之前就已經享受過土豆與玉米的便利,若說有新的高產糧種給他們種植,也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說服他們,他們也靠著販賣這兩樣糧種的種子攢了一些家底兒,會比其他人更願意冒險;三則他們之前已經種過一茬兒土豆,正好有空置出來的地。”

說完,他認真道,“同理,卑職更傾向於在蜀郡尋找種植秋紅薯的百姓,若想要保險,巴郡的百姓也比黔中郡合適。巴郡緊靠著蜀郡,對蜀郡百姓的生活與變化看得更清楚,想要說服他們也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