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舌尖上的鄉愁 一更(第3/3頁)

這時,有一個學生發現了盲點,於是說道:“可是你們紀錄片拍完了,也吃不到,你在嘚瑟什麽東西?”

徐無憂臉上掛出一個高深莫測的笑容:“我哥哥是航大的學生,你哥哥呢?”

學生們:“???”

他真的好狗啊!

他們說話的聲音比較小,所以老師沒有聽見。

老師發現他們對徐無憂的紀錄片沒有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之後,便說道:“徐無憂拍攝的美食紀錄片很不錯,確實如他所說,抓到了人間至味的精髓。第一,畫面精,第二,食物美,第三,主題明確,不過第四點故事比較薄弱,這一點並沒有抓得很準。人間之味的故事很有意思,表達了人文關懷,而徐無憂的紀錄片故事太淺。我能猜到這是因為準備時間和條件所限,沒有時間去發掘食物和客人背後的故事。

總而言之,四個要點中抓準了三個,已經可以說模仿得很像。

而且八食堂做的菜確實不凡,他的選材很有亮點,讓整個紀錄片變得超凡脫俗。

所以我要給他高分,大家沒意見吧?”

同學們心裏有些羨慕,但不得不承認徐無憂的紀錄片完成度很高,根本不像是用短短一個星期做出來的東西,於是便紛紛點頭。

徐無憂聽到老師的話之後,松了一口氣,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逐漸高興起來。這門課程拿到高分,對他的績點很有好處。

事情確實如同老師猜測的那樣,拍攝的條件太有限了。如果要發掘食物背後的故事,最好是要到食物的發源地來親自探尋,展現當地風土民情,這就是一個耗時耗力耗錢的工程。人間之味第一季用了整整一年時間才拍完,他一個星期能拍成這樣已經是很不錯的成就。

一到下課之間,老師收拾好東西,便急不可耐地出去,他決定要去辦公室吃點東西,肚子已經哀嚎半天。

而徐無憂的同班同學卻很無奈,他們並不能像老師一樣離開教室,因為下一節課二十分鐘後就要開始,這短暫的時間根本不夠他們去食堂吃飯。

他們熬了很久,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熬到了下一堂課結束。

最後一堂課結束之後,學生們便立刻沖了出去,蜂擁而至食堂。但吃到食堂菜的時候,他們發現自己心裏並沒有產生想要的滿足感,而是更加空虛,內心對別處的食堂菜充滿了渴望。

他們看著面前的食堂菜,再聯想一下航空大學的八食堂,瞬間感覺手裏的菜不香了。

這兩者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有的人開始聯系自己航空大學的朋友,有的人在網上搜索八食堂,發現它居然有校外外賣,於是便加入了搶外賣的隊伍。

徐無憂隔壁寢室的同學感覺難受極了,他覺得不能只有他們受苦,他於是要來片源,打上水印,上傳到自己的彈幕網站賬號上,名字叫做:“絕對不能只有我一個人被饞到。”

他並不覺得這個視頻會有熱度,因為他的賬號裏只有機器人粉絲,一個活粉都沒有,這視頻能火才怪了。

他上傳視頻之後,心裏頗覺得有些惋惜,看來他一時沖動的放毒行為根本沒有用,第一步就胎死腹中了。

他感慨了一回,便上床睡覺。

結果他第二天起床,隨手打開手機,想要看一看自己的撲街賬號有沒有評論,結果他詫異地發現,這個視頻居然上了首頁,播放量居然已經達到了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