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心境(第2/3頁)

帽兒山距離這裏大概有三百多裏,山並不算多大,山下有一座小小的土城,已經破敗不堪。

那座土城是曾經楚軍的哨所,大楚興盛的時候,外草原上有大楚府兵駐軍,這樣的哨所小城數量不少。

那時候納蘭部族代表大楚統治外草原,納蘭部中不少勇士,也是身穿楚軍府兵戰服的。

後來納蘭部被鐵鶴人擊敗,當初跟鐵鶴人一起動手的就有火勒人。

就是因為當時分贓不均,所以鐵鶴人和火勒人才鬧掰了,且越來越敵視。

楊跡句安排手下護衛帶著楊跡深去帽兒山土城等著,他孤身一人又回了鐵鶴人的領地。

一陣風吹過。

廷安縣城墻上,武親王被這風打斷了思緒。

他下意識的回頭看了看芒碭山,比帽兒山要大的多了,可是這一段山形和帽兒山真的很像。

自己腳下的這座小城,也像極了那座土城。

他心裏一陣陣的疼痛傳來,有那麽一個瞬間,疼的他幾乎不能呼吸。

他伸手扶住城垛,臉色白的嚇人,他不敢回頭,怕手下人看到他此時的模樣。

黑武人那次打了三年才退兵,都是因為他的妙計,斷了黑武人的糧道。

可是那一戰後,兄弟七人仿佛都中了詛咒一樣,尤其是那天在帽兒山土城發生的事,至今回想起來,楊跡句都覺得像是有刀子在他心口上一下一下切割一樣。

那時候的他才十七八歲,如今的他已經六十七八歲,半百之年一晃而過,可是有些事,永遠都不可能忘了。

“王爺。”

斥候從城下上來,叫了一聲,把武親王的思緒再次拉回來。

武親王偷偷的深呼吸幾次,讓自己心情平靜下來,回頭看向斥候:“什麽事?”

斥候道:“啟稟王爺,唐匹敵的寧軍已經開始渡河。”

“渡河?”

武親王眉頭不由自主的皺了起來,這唐匹敵打算做什麽?

潘興河雖然不大,稱不上天塹,可有這一條河在,寧軍在南岸死守,楚軍想過去就難。

現在寧軍主動過河,就不怕被逼到絕境的楚軍就在這與他決戰?

“都過來了?”

武親王又問了一句。

斥候回答說:“寧軍正在陸陸續續過來,看兵力規模,應該是要全都過來。”

聶啟泰道:“王爺,莫非是故意引誘我們?”

楊景元道:“王爺,寧軍援兵就算只有幾萬人,加上唐匹敵所部,也有十萬之眾,十萬人渡河絕非一朝一夕,他們故意賣了這個破綻給我們,極有可能就是他們又有援兵到了。”

十萬大軍渡河,哪有那麽快過來的,楚軍若要反擊,趁著寧軍半渡之際殺過去,寧軍必亂。

如此兵家大忌之事,唐匹敵卻如此明目張膽的做了,莫非真的是誘敵之計?

武親王在心裏仔細斟酌,到底打不打。

還是那句話,若是他年輕二十歲,正中年巔峰時期,哪裏會管什麽誘敵不誘敵,直接打過去就是了。

那時候的左武衛和現在也不一樣啊,那時候的府兵,不管是裝備,訓練,還是各種協同配置,都遠超此時。

就算唐匹敵是誘敵之計,武親王手裏若是當年的左武衛,直接打過去,管你誘敵不誘敵,先把過了河的這部分寧軍吃掉。

但是現在武親王不敢,他確實沒有巔峰時期的銳意了。

二三十歲的武親王領兵,靠的是兩個字,一個是靈一個是銳。

後來他被罷免兵權,在家賦閑了幾年,再領兵後,已經沉穩的武親王靠的已經是另外兩個字了。

霸道。

四十歲之後的武親王帶兵,將霸道兩個字發揮到了極致。

“傳令下去,各部現在就構建防禦,挖溝壑,建土墻,讓寧軍以為我們要在此地死守。”

武親王皺眉吩咐道:“再增派斥候往東南方向探查,明天日落之前,東南百裏之地有沒有寧軍,務必探查清楚。”

聶啟泰立刻應了一聲:“屬下這就去分派人手。”

武親王又看向楊景元:“你帶上半數騎兵往潘興河方向移動,給寧軍造成我們要進攻的假象,看看他們是否有伏兵。”

楊景元俯身:“屬下馬上就去。”

武親王緩緩吐出一口氣,再次回望芒碭山。

當年如果不是有座帽兒山的話,他和楊跡深就都死在草原上了。

可是當年若不是自己非要去草原的話,兄弟之間也不會變成後來那樣。

五十年了,好像一下子輪回就到了。

可是又不完全一樣,那時候的他孤立無援,身邊沒有人,現在的他,還有十幾萬大軍在。

再說,那時候因為一座帽兒山,他能躲過一劫,這次有座芒碭山,也許不都是壞事。

手扶著城墻,武親王看向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