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七月的天, 熱的好像天下開始下火。

這樣的日子,火鍋這種越吃越出汗的,一般生意都很冷清, 但是有幾處鋪子正好相反, 這裏的客人對著裏面沸騰的湯,吃著裏面煮著的肉和菜,汗流浹背, 再喝一杯冰涼清爽的啤酒,從頭到腳都舒服的不得了。

啤酒這種東西對於京城的百姓來說是新鮮事物, 而且這些木桶中的酒帶著邊城特有的冰涼,雪白的泡沫之下,黃色的酒液帶著誘人的香氣, 很多不吃飯的人專門過來買酒。

啤酒是今年從邊城運送過來最多的,有幾百桶, 東城西城和外郊的三個火鍋鋪子同時開始供應啤酒後, 地窖裏的酒飛快的空下來, 到這個時候,就只剩下了幾十桶。

都沒想到這酒賣的如此快, 導致啤酒剛在京城傳開, 就見底了,最後那些酒是給杜老頭和雪音私塾的幾個夫子留的,不管食客如何催, 也沒有拿出來。

不單是啤酒,邊城的蘑菇、果醬、蜂蜜、幹貨、蠟燭、藥材等等, 賣的都很快, 銀子嘩嘩的流進了李青文的口袋。

到底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的草木, 邊城的蘑菇肉更厚, 燉湯味道更香,果醬有十幾種之多,大都是酸甜可口的,濃郁芳甜,泡水喝上個把月,不單眼睛亮了,臉也光潔了許多。

當然,這話是巷子裏的姑娘和嬸子說的,這也是果醬賣的飛快的原因。

大梁的南方也有松子和榛子,但是邊城的個頭更大,裏面的油脂更重些,炒熟後的味道也是更香,當然,價格也是略高一些。

自從邊城和洪州都開始做蠟燭,動靜不小,有心人也窺到了一二,試著弄了一些,現在其他地方也陸續有蠟燭出現,價格已經比從前便宜許多,但是一捆子依舊能賣幾百文,邊城百姓冬天除了熬糖,便是做蠟燭。

鋪子裏賣的藥材,一部分是從野外采的,更多的則是地裏種出來的,不管是二年生的,還是五年生的,有幾十種之多。

第二次去邊城時,李青文就開始正兒八經的種藥材,一開始是常用的,人吃五谷雜糧,都可能會生病,邊城距離其他城鎮太遠了,真要是生病不好去別處就醫,他們已經有了醫術高明的大夫,多多種藥材才是正道。

這麽多年以來,藥材一直種,一直收,先讓周瑤挑選,她用完,剩下的才會運送到京城來賣。

除了這些,還有金黃甜軟的柿餅子、魚肉松、高粱糖等等,這些可口的東西同樣在京城很受歡迎。

當初為了解西北大營的軍糧問題,邊城的百姓幾乎拿出了家中所有的糧食,只剩下了一家一年的口糧,押送糧食的路上,幾千官兵和流犯吃的都是肉松。

肉松這種東西,既幹又香,吃幾口肚子就沒有那麽餓了,是長途行軍的很好的口糧。

後來,西北軍營的困境度過後,邊城還是每年要給那邊供應數萬斤的肉松,只押送到安陽關,然後安陽關再派人送去西北軍營。

當然,做為軍將口糧的肉松和拉到京城的肉松味道自然有差別。

李青宏在外郊的主路旁邊買下的一塊地,蓋成的火鍋鋪子和客棧,前前後後花了兩千多兩銀子,但是幾個月下來,鋪子和賣的東西加起來,不單把這個錢給補上了,到手還有幾千兩之多。

銓選完後,李青文被不知道啥時候來的三哥接回去,換掉了身上被汗弄半濕的衣服,拿起賬本便開始核算起來。

他剛坐下沒多久,蘇元寶也來了,小家夥等著李青文算完賬,倆人一起在涼席上躺著,露出白花花軟綿綿的肚皮。

不過,沒躺一會兒,李青宏就進屋,拿薄衫給倆人蓋上。

李青文沒睡覺,他在想秦舒元的事情,回來後他打聽了一下,知道這人是翰林院的,會出現在那裏做考官也不稀奇,就是不知道他是如何知道自己的。

想了一會兒沒有頭緒,李青文也就不再多尋思了,反正他都派人說了,三天後再見,到時候再問也不遲。

第二日,李青文照例去私塾,閑暇時跟秦嶼等三人一同吃了飯,將銓選的種種一並告知,只隱去了秦舒元的事情沒說。

三人都覺得李青文這次應當八九不離十了,畢竟他在考試中所寫,朝廷采納了許多,算是開考以來的頭一個,這若是不能得到重用,那其他人豈不是更不行。

李青文十分有自知之明,他沒想過自己官場亨通,只是想盡自己之力,多做些事情,也不枉他這段離奇的精力。

因為已經過了鄉試和省試,李青文將自己這幾年整理的種種,給三人一人一份,當然都是時務策方面的,詩詞歌賦他也不懂,之前的詩賦耗盡了他貧瘠的心血,已經一滴都不剩下了。

三人都很感謝,希望早日及第,這樣才能對得起親人的期盼,自己的辛苦還有朋友的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