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第2/2頁)

老孫跟著來邊城時,李青文是有些不解的,因為他說了不想再東奔西走,只想安心的過日子,卻又從洪州不遠幾千裏來到了這兒……

原來跟馬永江和齊敏他們的目的並無差別啊,可是之前從來沒發覺過,不知道是他們之間確實沒什麽,還是他沒有想到過。

因為不確定,李青文回去後也沒有說,只旁敲側擊的問了幾句,倒是沒想到,原來娘親早就知道小姑和老孫的事情。

“你小姑好看又能幹,只要是眼睛不瞎的,都能看的到……”

即便過去這麽多年了,陳氏想到小姑子從前受的罪,依舊耿耿於懷。

到了邊城之後,本村和其他村子的人都有相中李茂玉的,也到她這裏來打探過口風,陳氏從來沒勸過李茂玉再尋他人。

在邊城這裏,李茂玉和四個孩子好好的,不缺吃穿,又有哥嫂看顧著,日子順風順水,別提多愜意了,再嫁人曾經的過往不免被提及,好好的日子不過,何必再遭受這個罪呢。

是以,陳氏只在李茂玉面前提了兩個,看到李茂玉搖頭後,剩下的自己便謝絕了。

老孫跟其他人不一樣,李茂玉幫著他們這群人做飯洗衣時,他也不聲張,只默默的幫把手,並無逾越之言和動作,就這樣水滴石穿了好幾年。

大家夥住的都不遠,就算老孫的動作再隱蔽,日子久了也能被人看出來,不過直到他被朝廷赦免無罪,也都沒有說什麽,回去看了家裏的長輩,又不聲不響的跟了過來。

這次他回到邊城後,陳氏第一次聽李茂玉問她,覺得老孫如何。

李茂玉從前吃了不少苦,真的打算這樣一直守著孩子一直到死,再也不想重蹈覆轍,但是人心都是肉長的,老孫這麽多年對她如何,李茂玉心裏還是有些不能平靜的。

乍一聽到這個,李青文有些意外,同時也在想,如果小姑和老孫真的成了,那他的輩分一下可就長了……

李青文並沒有胡思亂想太久,他被拉去村裏的學堂,給孩子們講學,畢竟是邊城唯二的舉人之一,他獲得了這等殊榮。

雖然李青文盡心盡力的按照書上講了,但顯然坐著的這些小滑頭,一個個更想知道京城到底有多大,人是不是多的數不過來,以及皇帝到底長什麽樣子。

竟然這樣,李青文索性便縮短了講經義的時間,更多的是講述他在京城的所見所聞,果然一個個聽的兩眼冒光,不復之前無精打采的模樣。

把這些孩子的興趣給吊起來,李青文鼓勵他們好好讀書,日後如果能考到舉人,也能去往京城繼續進學和考試,到時候就能真真切切的遊玩京城,總比現在只能幹想強。

這話李青文要是從前說,大家夥都不會在意,畢竟飯都吃不飽了,誰能讀的起書啊,可現在不一樣了,家家戶戶衣食無憂,又靠著采摘藥材和做蠟燭賺了些銀子,只要自家孩子是那塊料,都是能使勁供孩子讀書的。

當然,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向往繁華的京城,還有不少人的願望是以後坐大船。

在離開邊城之前,齊敏和馬永江還有李青風他們一起商量過,那時便往臨肅拉了些木頭,使了銀子,讓那裏的人幫著打造大船。

不管怎麽修路,從邊城往南的路都不會少幾裏,從水路走無疑是最輕松的,這個他們早早就想好了。

雖然還沒見到大船的影子,但是李正亮已經替他小四叔把牛給吹出去了,小孩子最是好奇,早就嚷嚷的都知道了,李青風跟李正亮說過,如果做船缺銀子,就將他抵給那些人。

這話倒不是嚇唬李正亮,造船真的挺費錢的,他們明明都拉了木頭過去,但至今為止也花出去快兩千兩銀子了。

李青文回來時經過臨肅,船老大特意把岸邊正在修建的船指給他們看,還有一小半才能弄好,堆在那裏,周邊都是亂七八糟的木頭,一時也看不出什麽。

不過,如果有朝一日能坐著自己家的船往來京城和邊城,那滋味定然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