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因為還不到春耕的時候, 各個村子的人都很閑,有人回來的消息就傳的很快,楊樹村的人到家後不久, 附近村子的人都跑過來,一邊幫著收拾, 一邊打聽他們去了哪裏。

當然,後者才是他們最關心的。

得知他們去了幾千裏外的邊城, 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氣,在眾人的心中,那是發配朝廷要犯之地,斷然萬般艱辛, 不知道他們咋像是在邊城撿到了寶貝一般。

從前, 各家的日子都相差無幾,鬧旱災的時候都吃不上飯,他們出去這幾年,回來連馬車都坐上了,皮襖穿著,咋看都不像是逃荒的。

回不回並州這事是半年前決定的, 回來的這些人大都是兄弟多的,在邊城時, 本家的長輩會湊一起給他們弄馬和騾子,既然地都要給這些回來的人種,自然少不了牲口。

長毛矮馬是不可能帶回並州的, 這邊比邊城熱,它們會很難受, 這些回來的馬都是江淙找周豐年通融, 把營地裏那些不適合做戰馬的換出來的。

至於皮襖, 在邊城如果不穿皮子,冬天不好出門,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皮袍子,怕他們回來路上熬不住,各族的長輩給整治的。

當然,回來的人身上都有個二三十兩銀子,畢竟在範陽城賣了那麽多幹貨和藥材。

別的不說,樺樹林裏頭的各種靈芝都采了許多。

但是,他們都習慣了不顯露財,各自推說能回來就是運氣好,並不說太多邊城的事情。

李青文他們把門和窗戶重新按好,天就快要黑了,尋了點柴禾,把鍋刷幹凈,燒水,把凍的硬邦邦的餃子放進去煮。

他們拿的幹糧都是有數的,陳氏特意多裝了些,這些餃子還能再吃五六頓。

屋子空了太久了,煙囪大概堵了,煮餃子冒了許多煙,炕還不熱。

睡袋放在炕上,李青文和李青宏倆人將門窗都鎖好,鉆進去美美的睡了一覺。

第二天,等到李青卓從縣城回來,哥三個背著幾個袋子去了後山。

墳地上長滿了荒草,枯黃枯黃的,哥三個把草拔完,然後跪在墳前燒紙錢,一邊燒一邊說他們在邊城的事情,讓家裏的長輩放心,不肖子孫在那裏過的很好,就是以後離的遠,上墳會少些,不過每次一定會多燒,不委屈列祖列宗。

他們確實買了不少紙錢,來了最早,燒了半天,別人家的都哭完了,他家的火苗還沒滅。

燒完值錢,地上的黑色灰燼一大片,哥三個又往墳包上填土,然後一同下山。

李青勇過來幫著李青文收拾廂房和院子,李青卓和李青宏去族裏的祠堂,原來的牌位都被扛到了邊城,邊城有新的祠堂,並州這邊要重新做牌位。

這個得去鎮上在找人做,李青卓他們去尋木匠,然後將身上帶的厚厚的一沓子地契和房契拿去衙門。

當年衙門被憤怒的百姓打砸燒毀,現在墻上還有一片片黑乎乎的痕跡。

並州受災厲害,官府給返回家鄉的百姓送種子,免徭役和賦稅。

對於活著的百姓來說當然是好事,但對於那些在災荒中失去親人的人家來說,這份喜悅中夾雜著太多了苦楚。

家裏終於收拾好了,李青文累的全身酸痛,他許久沒做事,身子骨都快銹住了,當然,這活的確不輕省,可以知道,娘親和嫂子從前有多辛苦。

聽說李青文他們還要去京城,附近十幾個村子都有人過來,托他們路上多費心,如果能碰到他們走失的家人,能幫把手最好,如果不能,寫封信回來也好。

當年逃荒,去往南方和京城的人最多,有的人運氣好,逃到了能施粥的地方,但是兄弟姐妹不知道去了哪裏,一直沒回來,也無音訊,他們心裏依舊惦記著。

李青文掏出紙筆,讓他們說名字和村子,然後記下來,都是鄉親,如果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不吝嗇幫一把。

這些人倒是沒想到李青文這麽認真,激動的眼睛都濕了,趕緊開口,他們人多,一張嘴,誰的也聽不清。

李青宏讓他們一個個的說,李青卓也拿出了筆墨紙硯,在旁邊的桌子寫起來。

李青文和李青卓寫了厚厚的一疊紙才將將的停下來。

鄉親們托他們做事,他們也托鄉親們照看村裏的人,畢竟楊樹村只回來這些人,遠遠比不了從前,邊城太遠了,以後遇到啥事,還得附近的鄉親們幫把手。

遠親不如近鄰嘛。

附近村子的人自然都點頭。

在村裏呆了幾日,事情都做的差不過了,去修整幹凈的祠堂磕完頭,李青文等人離開柳山縣前往京城。

除了李青文三兄弟,同行的還有另外四十多個小子,他們跟李青宏一樣,也是去京城做事,另外尋媳婦的。

雖然人多,他們半路上還是跟了一個去往京城的商隊,要不不知道路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