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第2/2頁)

在墻上幹了一天活,李青文回去就提不起筆了,第二天早上,左手端不住碗,右手拿不準筷子,還好娘親體貼的烙了餅。

倆人把餅放在桌子邊沿,只動脖子和腦袋,就能吃到嘴裏。

李青文家有一種東西現在可以說吃不完,那就是高粱糖稀,去年李茂賢他們在家裏輥壓了一個冬天,才把所有秸稈壓完,糖稀全都裝在土缸裏,那些缸都擺在馬棚後面,一眼看過去,很是壯觀。

所以,現在的餅雖然還是高粱面,但裏面的糖可是越放越多,李青文和李青風哥倆蹲在地上。只伸出嘴巴啃桌子邊的餅,就感覺裏面的糖水一股股的往嘴裏流,嘴和舌頭得趕緊忙乎,才能不讓糖掉到地上。

要是平時,他們這樣奇形怪狀的吃東西,陳氏定然會嘮叨一番,可現在看他們兄弟累成這樣,她心疼還來不及。

其實女人的活也不輕省,她們得套車去挖黃土,然後再裝回來,建城墻,用的最多的是土,她們一趟一趟,比種田還累。

種地起碼知道自己有多少畝,多少根壟,大概多少天能種完,心裏有個數,而且有秋收的盼望,還能給自己提提神。

建城墻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啥也不懂,被支使著幹啥就幹啥,也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兒。

不少人都說,還以為建城就跟自己家蓋房子的似的,原來根本不一樣,自己家才不會沒事整這麽高這麽寬的墻,砸的腦仁都疼。

許多人跟李茂賢說,他當年應該沒少受累,李茂賢只是笑笑,鄭準也笑,與當年遷都建京城相比,邊城這點根本算不得什麽。

當年內城殿宇地基就打幾十層,外城墻也是重中之重,做工稍有瑕疵那就要掉腦袋,當初為了警告所有工匠盡心盡力,可是沒少殺雞儆猴,死的人不盡其數。

流犯們不單累,還一直鬧出意外,有的砸土把自己腳砸壞了,有的從墻頭上栽下去了,還有把自己鏟傷的……

出事的大都是剛來的流犯,之前到的那些,種地也稍微練出了些力氣,譬如孫永浩,他現在幹活十分熟練。

林潭絲毫不在意流犯們受傷或者死,新帝嚴苛,如果不是百官勸阻,這些流犯腦袋怕是都掉了,既然他們惹怒了皇帝,誰也不會在意他們的死活,也許死在這裏還能為皇上分憂解難。

周豐年也在夯土,他腦袋上的頭巾已經換成了一塊長絲綢,聽周從信說,是用布料裁下來,找針線活最好的人縫制的,紮起來還挺襯他的。

使勁幹了幾天,那股酸痛的勁兒過去了,每天還是累,但不會像剛開始那樣手抖。

適應後,李青文的練箭重新開始。

原本李青文一天就要吃四五頓,現在在墻上幹累了,餓的更快,便去旁邊兜裏掏雞蛋和肉幹,這兩樣東西最頂餓,他和小四哥分著吃完,又能幹半天。

不想耽誤幹活,他也就沒避人,墻上墻下的人可羨慕壞了,他們偶爾吃一頓肉就算是解饞了,李青文在外頭一天就三頓,在家裏不定吃啥好東西。

羨慕歸羨慕,大家夥也知道沒法比,李家有個李青風到處尋吃的,還有江淙等人一直送各種獵物,一年到頭不缺肉。

看著弟弟的個頭一天一天的逼近自己,李青風有了一絲絲的擔心,他每日也會跟著啃一些骨頭,吃一些炒松子,希望能彌補過去家裏窮,自己落下的那些吃食。

從春末一直忙到夏天,主城門前左右的城墻夯好,裏面、外面和墻頂都用白灰漿砌上青磚,土墻被青磚包好,不怕風雨侵蝕,墻體上窄下寬,是穩穩的梯形,底下的石頭地基承著墻的重量,墻體十分堅固,刀槍不入。

城墻上有青磚砌成的泄水槽,雨水可以順利的從城墻上排出。

雖然只單單弄好了一面,但站在寬闊的城門前,看上去是那麽的堅不可摧,讓人不由得生出一個念頭——住在城裏面一定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