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2/2頁)

他們隨著人流到了一個老字號的藥鋪,李青瑞他們把藥材拿出來詢問價格,周從信只是站在一邊,並不多言。

這裏的人仔細查看藥材後,逐一報價,果真比在範陽城時要貴上兩分。

這裏的人可能也見過太多的好東西,看到他們恁多藥材,並無失態之舉,明明白白的一筆一筆的開始算賬,李青文聽著,從鋪子借來的紙筆一邊抄錄,他的一手楷書端正而又工整,白紙黑字,整整齊齊。

這裏面的藥材是很多人采集的,他都記著呢,回去得分銀子,可不能有半點馬虎。

從藥鋪出來時,他們少了好幾個擔子,多了兩兜子銀錢。

既然是廟市,燭火的鋪子和攤位也是不少,沒走多遠,便把沉重的蠟燭也都換成了錢,這一下,可就輕快多了。

肩上沒甚東西了,也就不著急,周從信領著他們在集市上走了一圈,李青文在聚賢閣外頭的棚子裏買了一兜子舊書,什麽遊記,什麽隨筆,只要瞧上一眼有意思的,便都收了起來。

這裏還掛著許多畫和古物,可惜他不懂這個,不想拿錢打水漂。

挨著書棚的是各種香藥攤位鋪子,不一樣的香味混雜在一起,熏的人有些頭暈,不適的還接連打幾個噴嚏。

往回拐,一長溜桌子上擺著的是各地的土產,這些土產裏面,就有不少種子,樹種、果種,更多的則是藥材種子,李青文的圓眼睛,在這半條街長的路邊,滾來滾去。

他的眼睛滾到那裏,李青瑞和李青宏就買到哪裏,這一片的小販簡直要笑歪了嘴。

從這裏離開後,李青瑞等人的擔子又滿了,他們先挑著送回車上,返回來買了些頭花、頭繩和木簪子啥的,這個不懂,不敢多買,拿回去給蔣家嫂子看過了,她點頭了,再回頭尋過來。

出乎人意料的是,這個廟市外頭竟然有賣臘肉和飛禽走獸的,還以為佛門清凈之地,不允許這些東西出現。

當然了,這裏也有買賣皮毛的,給的價格也合適,他們就把帶來的都出了手。

待接了銀子,忽聞遠處鐘聲響起來,這時李青文才知道,那古廟還在這集市的好幾裏開外呢。

除了珍珠和瑪瑙只問了價,他們帶來的大多東西都賣了,這才不過小半天的光景……

這個廟市真是五臟俱全,不比偌大的範陽城遜色啥。

即便被京城的種種震懾到,分了神,一眾人對於收入囊中的金銀也是看的死死的。

折回去時,依舊是走著,此時天色稍晚,遠處一縷霞光還沒散盡,遠處燈火便燃了起來,街邊的小小食攤像是雨後冒出來的蘑菇,蜂攢蟻聚。

借著萬家燈火,一行人回到了家中,周從信要回內城,李青文他們便沒再強留他用飯。

送人時,一眾人提前給他和周家拜個早年,讓他不用再來回折騰,好好的在內城過節。

雖是回來的有些晚了,李青文還是去了灶間,把方氏買回來的肥瘦相間的豬肉切成方正的一塊,加白酒和姜片一起煮。

筷子能輕松插到肉裏便關火,放冷水裏快涼下來。

方氏在旁邊撕扯著幹菜,泡上。

涼後的豬肉控幹水,放油鍋裏炸至表面金黃色,然後再放涼,切成片,抹上油料鋪在炒好的菜幹上開始蒸。

待飯菜上桌,眾人洗好臉和手,梅菜扣肉也差不多好了,棕紅的顏色,顫顫的肉片和油汪汪的菜幹,讓人看了就忍不住吞口水,再夾上一筷子,一口鮮香,肥而不膩。

李青文從前沒做過這道菜,只是大概知道如何做,也是第一次嘗試,一桌子人用“一掃而光”來表達了喜愛,就連一向喜歡清淡的李青卓都忍不住多吃了幾口。

看著他二哥慢騰騰的吃了兩碗飯,李青文想,那十斤的秤數,也不知道最後能不能達成。

往落腳的客棧走時,月光如華,李青文擡頭看著清冷的月亮,想著碼頭上的江淙和遠在邊城的親人。

同一個夜晚,盤坐在甲板上的江淙也看著同樣的月亮,想著相差無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