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3頁)

魯剛可能是唯一一個敢跟救命大夫耍橫的,所以他死了。

雖然是死在熊爪之下。

李青風和馬永江背著簍子回來了,身上都是雪,簍子裏裝的是綠枝紅果的槲寄生。

槲寄生就是寄生在楊樹、松樹等樹木上的植物,莖葉可以入藥。

這種東西還是李青風先發現的,他以為是鳥窩,爬上去看,發現是一團冬天還能開花結果的東西,上來都上來了,他一把薅下來,扔到地上。

樹上能寄生的藥材不少,周瑤見的最多的是桑寄生。

寄生的藥材果實落地沒用,大都得靠鳥來傳播種子,鳥吃完果子把果核黏在樹上,或者吞到肚子裏,隨著鳥屎落在樹枝上,這樣過個三五年,可能才會汲取樹枝的營養慢慢長出來。(注1)

蠟油煮好後,李青文回到帳篷,江淙已經坐在那裏已經拿著木簽子往裏蘸了。

“哥,周大哥跟我說,把蠟燭的方子獻上去,可以換你們幾個人自由。”李青文坐在一邊的木頭墩子上,“要不咱試試,能救出幾個出去幹啥也方便。”

這事原本他早就想跟江淙說,結果各種事情耽擱,一直到現在才有空閑。

江淙把蘸了蠟油的木簽子拿出來,倒掛在一邊,道:“過年那天喝酒,周大人提起的。不過他後來又說,現在朝廷震蕩不安,幾股勢力錯綜復雜,他自己都被怕被沾邊,特意跑到這裏避風頭。那些人相互爭鬥,紅了眼,咱們不管找上誰,都有可能惹上麻煩,不妨再等等。”

周豐年並沒說太多,江淙和蔣立平他們知道,在京城宿衛時,就聽說過,當今皇上年老體弱,十多個皇子明爭暗鬥,這些年愈發激烈,周豐年這樣祖上榮光的,都必須避其鋒芒,他們這些人更得夾緊尾巴。

“小仔兒,這事不能急。”蔣立平道:“你能舍得方子,我們就已經感激不盡了。眼下弟兄們在這裏住下,日子也不比以前差甚,說實在的,要不是惦記家裏,呆這裏一輩子也沒啥。”

老孫也道:“是啊,我們從前做府兵的時候也是到處跑,一年回不了幾趟家,你給我們捎回去銀子和信,知道家裏沒甚事,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聽他們這般說,李青文便歇了這心思,坐在旁邊往木簽子上纏草莖。

正說著話,遠處傳來一陣狗叫,然後就聽到外面有人說,“啊,好像是劉和。”

眾人停下手裏的活,從帳篷裏出來,十幾條大狗由遠及近跑過來,狗後面拉著雪車,雪車上坐著的人可不就是劉和。

領頭的大狗徑直沖著李青文過來,走到他身前,停下來。

得到劉和的允許,李青文摸了摸毛茸茸的狗頭,蹲下身,忍不住用臉蹭了蹭。

大狗斜眼看著李青風,李青風沒搭理它。

“咋換了兩只?”李青文問道,這堆狗裏,有兩只他沒見過。

“一只剛下完崽,一只被野豬把腿給撞了。”劉和應道。

聽他這麽說,李青文忍不住看了眼江淙的腿,問道:“嚴重不?”

“斷了,得養到春天時候。”

在這裏見面,雙方都很意外。

“你們啥時來的?”劉和摘掉帽子,跟著人進到帳篷裏,道:“我剛去看了人參,還在那長著,你們是不是找不到地方了?”

劉青文答應留下人參後,他跟族裏的人隔一段時間就去看看,秋天時候,人參都落籽了,李青文還沒來,劉和以為出了什麽意外。

“別提了。”眾人感嘆,“秋收差點要了命,哪還顧得上來挖人參,等緩過勁來,雪都沒膝蓋了,地凍的梆梆硬,還挖啥。”

一群窮光蛋,圍著人參流口水,到底也沒舍得挖。

仔細想想,那幾屋子高粱,能有那根人參值錢不?!

但是,不管咋想,收地是一點都不能耽誤的,如果因為別的沒來得及收,糧食糟蹋在地裏,他們這輩子都得後悔這事。

齊敏往帳篷裏又端了幾個火盆,把門口的厚簾子一撂下,裏面十分暖和。

“我看到那根人參旁邊有六七棵小苗,不會是今年剛落下就長出來的吧?”李青文給劉和遞熱水,“這也太快點了。”

“啊,什麽小苗,我怎沒看到?”周瑤問他。

李青文道:“就離那人參十幾步的地方,我還跟你們說,別往那邊踩。”

眾人搖頭,表示不記得這事。

劉和看著李青文,“定然不是今年剛落的種籽長出來的,我只看到了兩棵,約莫百年往上。”

帳篷裏的人一愣,紛紛樂道:“哎喲,那參的參子參孫都冒出來了。”

對於李青文莫名奇妙的好運氣,大家現在都已經見怪不怪了。

“你們把普句的皇子給抓了?”劉和脫掉外面的厚厚袍子,喝了口水,問道。

眾人紛紛點頭,問他咋知道的,劉和道:“只要是在這林中發生的事情,我們部落的人都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