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所願 “她竟然就想以此物殺我?”……

阿薔姐姐未做過哪般的少女呢?

阿娘的一句話仿佛比玉蘭的花瓣還輕,卻落在了陳重遠的心裏。

有了崔瑤的安排,很快,衛行歌和他手下兵卒也不必像從前哪般嚴防死守,誰能想到呢?幾個精幹的嬤嬤在這定遠公府裏竟頂的上他們上百兵卒。

卻也沒閑下來,屋舍修整,搬動桌椅,折騰了一番下來,給幾十個姑娘起居、讀書的院子都有了樣子,姑娘們也不再像從前那樣被拘在一個院子裏了,遷住所的時候,她們各自拎著自己的細軟,步履輕盈,像是一團在定遠公府裏流淌的香霧。

陳重遠遠遠地看見了那一團霧。

他自幼見慣了這樣的女子,他阿娘年輕時就有才名,出身、教養無一不好,她在長安或者洛陽,總有人帶著自家的女兒來拜訪。

那些女孩兒也是這樣的,蓮步輕盈,會撲蝶賞花,腳上穿著繡鞋,頭上有人蔭蔽,也被早定了前程,比花更像花。

這般的少女,她們和阿薔姐姐不一樣。

也不只是這樣,看著衛清歌跟在自己阿娘身邊每天精神抖擻嘰嘰喳喳地學東學西,手中總不肯放下劍,他心裏知道,衛清歌也和那些姑娘不一樣。

阿薔姐姐和清歌姑娘都沒有這樣無憂的歲月,腳下無鞋,頭上無蔭,前方無路,任自己成狼成虎。

這就是北疆出來的人,她們生而為女,卻不嬌弱,不羞赧,不回避……她們永遠握著自己的刀與劍。

她們沒做過這般嬌軟的少女,想著此事,陳重遠覺得自己又見到了自己從前未見的東西,就像世家與寒門的輪轉一樣,新的東西刻在了他的心裏,他好像離從前那個一心想要從軍建功立業的陳五郎越來越遠。

短短幾日,崔夫人得了定遠公府上下所有人的喜愛敬重。

小姑娘們終於能兩人睡一房,上課時有了書案胡凳,除了算學和養羊喂雞之外還能聽她講《詩》和《孟子》,自然對她愛敬不已。

伍晴娘悶頭講了幾日的課,終於有人能細聽之後再與她探討一番該如何授課才能讓姑娘們學得更好,崔夫人言談舉止又和氣妥帖,伍晴娘本就心性赤誠,看崔夫人時眼中幾乎要泛起光來。

衛燕歌、衛行歌與衛薔一樣終於能將心思放到府外,心中對崔姨如何感恩戴德自然不必說。

衛清歌被她帶在身邊手把手地教如何待人接物,從四季衣料到酒水品類,再到設宴排座,雖然小姑娘偶爾會昏頭昏腦不知如何應對,說起時崔夫人也總是笑嘻嘻的。

“我就從未見過如此和善的師父,還香噴噴的呢。”

崔夫人就如一陣遲來的春風,一下將定遠公府吹得柔軟又溫暖。

就連大廚娘都愛極了她,自從被指來了定遠公府,面對著一碗湯餅就能吃得開心的堂堂定遠公,大廚娘一身廚藝無從施展,幾乎要憋出病來。等到崔夫人來了,先劃出了一府的度支,又定下了定遠公一頓須要兩個菜,每日能使出本事做四個菜,大廚娘如何能不欣喜若狂?

只有囊中羞澀的定遠公對這“份例”心疼到不行,肩膀垮下來反倒把崔瑤給氣笑了。

“我在洛陽周圍三個嫁妝莊子足夠供你們府中上下開支,你既然心疼,我就將你養起來。”

衛薔連忙搖頭,哪有她請了崔姨來幫忙,反倒讓崔姨養她的道理?

崔瑤說這話本是玩笑之言,細想一下卻又覺得可行。

“阿薔,你與兵卒同吃同住,是你為帥領兵的分內之事,我供養自己甥女也是應有之義,從今天起,只要你在洛陽,我就一日供你四個菜,不光是你,燕歌行歌清歌,她們既然都姓了衛,也都是你家人,我也供他們。”

“不,崔姨,斷沒有這般道理……”

崔瑤卻不聽衛薔如何說了,搖搖手說:“反正我每餐要多吃兩個菜的,東西是我的,大廚娘盡管做了,端到你們面前,不吃就倒了。”

衛薔還能如何?

也只能應了。

衛清歌在一旁眨著眼睛看,要是從前早就吱吱咕咕笑了起來,現在好歹知道了捂住嘴,不要笑出聲。

當日午食,衛薔吃的就是青精飯另加一道以椒鹽調味的炙鴨和一道腌菜與豬肉做出來的肉餅。

青精飯又稱烏飯,是將米蒸曬後再浸之以“南燭”汁,如是反復而得,要吃時也鍋中復蒸即可,四月新制的青精飯用了“南燭”的新葉,顏色烏黑,衛清歌是盯著羊想著肉吃著粟長大的,連米都沒吃過幾次,看見碗中黑漆漆一團被嚇了一跳。

衛薔笑著說:“崔家有擅作青精飯的仆從,做出的青精飯要九蒸九制,從前在長安的時候就甚是有名,別看樣子有些奇怪,前唐時道家食之以強身健體,隱士混跡山林餐風飲露,亦好青精飯。”

一把米想要吃下肚要九浸九蒸九制,自小在北疆長大的衛清歌眼睛都瞪大了,連忙吃了一口飯,品了又品,也沒吃出自己要成仙的滋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