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歸家(第3/4頁)

“該!”

公主氣鼓鼓地道:“潞國公不打,陛下都要打他,太胡來了!”

左玉忙勸,“吃教訓了,下回不會了……”

聽到兒子吃了軍棍,公主自是心疼了。左玉也知這點,所以便勸著。而且,陸岺也真知道錯了,只是他那張嘴……

給人的感覺就是沒心沒肺的,所以有時就招火得不行。不過,他可不能再挨打了。之前被外公打了一頓,在池州時又受了點傷,再打,可真要將身子弄壞了。

將公主駙馬勸著消了氣,左玉又跟兩個孩子互動了起來。雖然效果不怎麽理想,但左玉知道,只要多互動幾次,慢慢就會好的。

第二日,陸岺上朝後就沒再回來。左玉也沒多問,多半是去太祖面前懺悔了。另外,陸岺與她說過,覺得大昭的官職安排上有很大的問題,他想了一個辦法,跟鄭高以及刑部尚書一起完善過了。所以,除了思過,可能還有這個事要談。

官職與律法的改革不是小事,這觸及到了太多人的利益。在未真正完善前,自是要保密。

其實左玉覺得陸岺那思路可以的,這不就是相當於在地方上設了一個禦使嗎?只是這個禦使的性質稍有些不同。除了要監督官吏的德行外,自己也得承擔起衙門的事務。

這思路可以。不過左玉怕再增設官職會造成冗官現象,所以便跟陸岺提了。

縣丞可以直接變成縣執,且不可再由本地人擔任,與縣令應是平級。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冗官和官官相護。畢竟,一山不容二虎。真想要幹壞事,得看另一個會不會答應。

不過兩頭老虎在一個山頭也容易造成推諉扯皮,所以縣尉也應由朝廷任命的外地官員擔任。且與縣衙門之間應互不幹涉,只能協同合作,不能相互幹預。

這樣的話,三股勢力放在一個地方,形成鼎足之勢後,就能很好的起到相互監督,相互平衡的作用。

當然,這做法未必就是好的。但在這封建時代,左玉覺得只要能做到這點,或許官官相護為惡的事就能減少許多。至於其他,她想辦也辦不了。她現在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賺錢,然後辦教育。

只有民智開了,一些腐朽的東西會被推翻。她這輩子或許是看不到了,但只要有人願意去這樣做,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那這一天總會來臨的。

帶著美好的寄托,左玉將自己的構思說給陸岺聽。陸岺聽了後感覺很驚奇。他發現,左玉想問題跟所有人都不同。她想問題會先想哪裏有漏洞,然後再去一一補上。

在皇宮裏的陸岺將左玉這部分想法說出後,鄭高也是大為驚奇。都說德惠姬君早慧,這何止是早慧啊?她看問題不是看三步五步,而是看上百步。如果她不說,那按他跟陸岺構思的去執行,那早晚會造成冗官現象。

而且,阻力也不會小。

但左玉現在提議讓縣衙原有的人替補,那就有意思了。縣尉和縣丞還會反對嗎?雖然不能在本地為官了,但去了外地權利更大,這不是好事嗎?唯一不高興的人恐怕就只有一地之長了吧?不過眼下池州案發了,所以這一地長官高興或不高興恐怕都沒資格說話了。

不然天子這回為何殺得這麽狠?

天子顯也是被左玉的細致再次驚到了。他想到報社出版的條例,許多就是左玉提出來的,便忍不住笑著感嘆道:“德惠姬君思慮周全,朕自嘆不如啊。”

說罷便沖鄭高道:“你且擬個章程出來,下次大朝便拿這事議一議吧。”

“是,臣遵命!”

說完正事,陸岺的思過也結束了。他與鄭高結伴出宮,兩人路上倒有說有笑的。

鄭高也發現了,陸岺雖然辦事想一出是一出的,但還真像傳言說的那樣不堪。這人性子豪爽,無甚心眼,倒是可交之人。

因此兩人年歲雖相差很多,可經過池州案後,倒成了忘年交。

“鄭老哥,你能求舅舅下旨,強迫姚席來泙京府當推官真是太好了。”

陸岺道:“他那些事也是迫不得已為之,且被他殺死的人都是自己求死,只求他能幫他們伸冤。現在他做到了,可卻覺自己罪孽深重不願為官……我就怕他回去後,沒事做,胡思亂想,最後想不開,尋短見。”

“唉。”

鄭高嘆氣,“老夫也是思慮至此才向陛下出此下策。只盼姚席莫要怪我多事。說來,泙京府承接各地訴狀,需被處決之人的卷宗亦要先呈報泙京府,而推官正是做這事的。姚席一心為公,心中有大道大愛,若坐鎮泙京府,於民來說倒是大好事。”

“不會怪你的。”

陸岺道:“等我去開解開解他。他這樣的人,自己的生死可以置之度外,但絕對不會放著百姓不管。”

鄭高大笑,“好!侯爺能平定北契之亂果是靠得謀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