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真相(第2/5頁)

嗯,就拿李恒實驗看看!

人群裏的明白人也不去點破李恒,只覺看這人演戲也挺樂。眼下這個時候,多一個人站姬君那邊也好的。所以,讓他虛榮下又何妨?

李恒一邊拱手,一邊朝籠車走去。這一刻,他只覺自己身心都是神聖的,已無限接近聖人之道。

剛上車,左玉便被帶了出來。

自我感動著的李大人被一陣山呼海嘯般的叫聲給嚇了一跳。回頭一看,只見所有百姓紛紛跪下,嘴裏大呼,“姬君千歲千歲千千歲!”

李恒哆嗦了下。千歲?這是得多得民心才能喊出來?這要擱在前朝,怕不是要喊萬歲了吧?(注1)

這一想,他越發激動了起來。

左玉如此得人心,自己這船跳得太對了!有這多百姓支持,自己這回定能安然無事!

左玉彎腰,長揖到底。這姿勢保留了久久後,才起身,“多謝諸鄉鄰!若無你們幫襯,玉便不會再有被提審的機會。玉無以回報,只能跟諸位承諾,只要我活一日,我手裏的地便永不會加租!”

“姬君為堅守道義身陷囹圄,您不用跟我們保證什麽!”

有個書生喊了起來,“君子論跡不論心,你今日已用‘行’踐行了聖人之道,我等信你!”

“對,我們相信您!姬君,不要怕!陛下已聽到我們的呼聲,一定會秉公處理的!”

“對,別怕!我們會一直支持您!”

眼淚不受控制地盈滿眼眶,她用力擦去眼淚,再次作揖。縱然她口才了得,但在這個時候,任何言語都顯單薄了。她無法再說出什麽漂亮話,唯有深深作揖表示感謝。

若是能挺過去,她一定要用自己的知識來回饋這些百姓!喊口號是沒用的,讓這些淳樸的人過上好日子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報答!

站在人群裏的左林擦了擦眼角,竟是有些感動。他一輩子蠅營狗苟的,何曾想到自己女兒的品性竟如此高潔?這一刻,他既羞又愧,不敢上前去與女兒打招呼。因此,當籠車啟動後,他便混在百姓隊伍裏,默默跟著籠車走著。

宮門前,已搭起了臨時的高台。為表公平,這次的主審由次輔王德清、首輔畢新以及文淵閣大學士陳舟組成。

天子的安排極有深意。安排兩個叩闕的來當主審,看著好似偏幫了他們,但在這萬萬民眾面前當主審官卻不是什麽好活。尤其當百姓覺得某些官是壞的時候,那麽無論這個官做了什麽,他們都會覺得是壞的。

畢新面無表情,可心裏卻是難受極了。因為這安排意味著,天子不會再用他了。即便他用誤信趙衢這樣的理由來推托都不行。

天子是要他死在百姓的口誅筆伐下。太宗起,國朝就很少有大臣被殺,基本都是流放。但不知為何,想到流放二字,再看眼下此情此景,便覺是比殺頭還恐怖的事。

前朝秦時陷害忠良,天家雖未殺他,只將他流放。可他帶著滿車的金銀珠寶卻是一塊餅都買不到。負責押送之人也未給予吃食。最後曾經的一國宰相竟是活活餓死在了流放路上。

自己也會那樣嗎?這念頭一起便驚顫不已。他死死握緊拳,面色猙獰了起來。

就算死,也要將左玉打下地獄去!

“姬君來了!”

民眾忽然歡呼了起來,並紛紛讓開路。籠車行駛過,便有民眾跪下,口呼“千歲”。漸漸,呼聲又一致了!如此浩蕩的聲援這些當官的何曾見過?

坐在公審台上的幾人,除了王德清,剩余二人皆是心亂如麻。

承天門上,天子已攜著皇後坐下。百官對此也是見怪不怪。只要不是上朝,天子與皇後幾乎是形影不離的。

聽著這山呼海嘯般的“千歲”聲,皇後抿嘴笑了起來,“夫君,以此封聖可行?”

天子笑了笑,“可或不可。”

“夫君,小姑娘頂著這多大人的圍攻走到宮門前可不容易啊。這行事已有聖賢之風。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皇後感嘆道:“說什麽是在夢裏聽到的,依我看,恐是心裏這樣想的才是。大義面前,生死皆小事。”

“嗯,的確是有聖賢之風。生死看淡,只為心中道義。只是聽聞她那莊裏有許多新鮮事物。那些莊戶跟著她學了東西後,日子好過不少。娘子,將租降到兩成的確利國利民,但若是還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豈不是更讓人心服口服嗎?”

“您貪心了。都幫您到這一步了,怎還惦記人手裏的東西啊?”

皇後搖頭,“哪家手藝人不是將自己的看家技法看得死死的?”

天子哈哈笑了起來,“朕也知這道理。但也不會強迫她,只是覺得以她的秉性,應會以此來回報。這妮子,心眼是有的,但心中的良善卻沒有因為多幾個心眼而少了。若她真將自己的學問授予農人,那朕就親自為她刻碑,賜免死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