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更粗暴一些(第2/3頁)

可經過二戰,日本其實也掏空了家底,各家銀行金庫裏都沒有多少現金,生意艱難,倒閉的銀行不計其數。

後來又經過美國的制裁,拆分財團,原先日本那些大財團,現在只剩下孤零零的金融機構,就好比原本他們是一棵大樹,下面的企業就是抓地的根系和吸取陽光的枝幹。

現在根系和枝幹全都被砍光,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如今美國財團揮舞大斧下來,他們根本沒有什麽抵禦能力。

怎麽辦?

找政府。

各家銀行一邊壓著不給那些企業辦理轉款,一邊集合起來找到首相吉田茂。

說實話,

他們即便想給也沒那麽多錢。

存款大多數全都變成了貸款,一時之間讓他們去哪裏找那麽多現金。

吉田茂聽到幾家銀行的哭訴,立刻意識到這肯定是美國財團有意為之,目的就是為了日本的金融體系。

“你們現在能拿出多少錢?”吉田茂問道。

“錢都貸款給其他沒有被美國財團收購的企業了,你知道,這些企業美國財團沒有收購,美國財團拿出資金支持他們購買的企業,剩下這些企業怕被搶了生存空間,所以求著我們貸款,我們的錢全都分散在那些企業手裏,現在根本拿不回來。”

“吉田首相,美國財團這樣的做法,就是想控制日本的金融,現在他們已經控制日本大部分企業,如果連銀行和金融都被他們控制,那日本的經濟將完全控制在這些財團手中,再無崛起的可能。”

吉田茂自然知道。

可他又有什麽辦法。

哈迪曾經和他說過,日本想要重回國際社會,變回獨立國家,必須做出犧牲。

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各方面,要讓美國感覺沒有威脅。

哈迪特使過來,一步步吞噬著日本的經濟機體,他們內閣能看出,可卻依舊無法阻擋。

甚至內閣還商議過,為了達到重新獨立這個目的,這些或許完全可以放棄。

再說也不是你給不給的事,而是人家硬要搶你根本沒辦法抵抗。

“我現在就去見哈迪特使,希望他能夠幫忙出手解決這件事。”吉田茂說道。

吉田茂心急火燎來見哈迪。

哈迪此刻已經搬出帝國酒店,上次他和外務大臣說在東京買房產的事情並不是隨口說說,手下確實在這裏給他安排了房產。

這是一處歐式莊園,幾十年前屬於一位英國裔印度商人,做進出口生意,出口棉花、煤炭到日本,因為經常來日本,就在東京建了這處莊園。

這處莊園的建築,外形偏歐式,可內裏的裝修卻很駁雜,客廳帶有印度和歐洲兩種風格,而溫泉房卻是日式的,花園又變成印度風格。

二戰前,那名印度商人看出日本要生大亂,再也沒有來過日本,戰爭對弈期間,又中斷了生意往來,這處房產最後被日本政府沒收,如今被哈迪收購過來。

吉田茂見到哈迪,恭敬的鞠躬,“哈迪特使,我是來向您說說銀行的事情,多家銀行找到我,說企業集體提款離開,給他們造成了極大壓力,請求您能緩一緩。”

哈迪看看吉田茂,請他坐下,兩人坐好後,哈迪淡淡道:“其實你心裏已經有了猜測對不對。”

吉田茂一愣。

他沒想到哈迪特使準備要挑明這件事。

“特使先生,您的意思是?”吉田茂試探性的問道。

“我可以明確告訴你,我就是要整頓那些銀行,作為首相你應該了解,找你的那幾家銀行,原先都是日本六大財團的核心。”

“日本在發動戰爭前,幾大財團控制著全日本60%的大企業,55%的總資本,60%的銷售渠道和20%的就業人員,他們操縱政治,甚至為了掠奪經濟發動戰爭,我說的沒錯吧。”

吉田茂額角微微滲出汗水。

“為了避免那種情況再次發生,必須消除舊有的財閥制度,這也是讓日本步入民主社會的關鍵一環,你回去告訴他們,他們有兩個選擇。”

“一是接受收購注資,讓出控股權,二是資金鏈斷裂,銀行系統崩潰,最後的結局就是破產被收購。”

哈迪說的太直白了。

不像東方思維,很多事情要彎彎繞好久,還讓你自己體會。

哈迪就明著告訴你。

我們就是在搞你,你要麽屈服,要麽破產。

主要是他有這個實力說這種話。

銀行資金鏈斷裂,無法對付企業資金,其他儲戶看到這種情況,對銀行喪失信心,也會跟著一起取錢,銀行會陷入惡性循環,根本無法正常開展業務。

這種情況下,銀行不想破產都難。

最後哈迪道:“吉田首相,我說過,日本有重新獨立,回到國際社會的可能,但要接受好改造,這也是改造的一部分,孰輕孰重你自己掂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