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啟蒙(第2/3頁)

綿怡在之後去見乾隆的時候,發現英吉利上貢的大望遠鏡和大靈司放在屋裏,乾隆坐在榻上,幾個匠人正在前後盯著看。

見著綿怡來了,他對著綿怡招了招手:“你往日裏愛這些西洋玩意,今兒得了個這個,你也來看看。”

綿怡行了一禮,這才恭敬的走上前去,仔細看了一下這個大望遠鏡,的確比平時用的那種小的要看的清晰。

綿怡細細將自己的使用體驗和乾隆說了一遍,乾隆笑了笑,對著匠人們擺擺手:“行了,你們擡下去仔細研究吧,若是能做出更精細的,朕重重有賞。”

匠人們磕頭謝恩,擡著大望遠鏡,一同退了出去。

等到人走了,乾隆這才招呼綿怡坐下,胡世傑給綿怡上了茶,綿怡沒敢喝,只放在一邊。

倒是乾隆抿了一口茶,這才不緩不急的道:“往日裏看你愛這些西洋的東西,我覺得無傷大雅,倒也從未和你詳談過這些,這回西洋的使臣來朝,你可有什麽想法?”

綿怡遲疑了片刻,這才道:“自打皇瑪法開廣州十三行之後,國朝就與西洋諸國貿易頻繁,與英吉利更是其中大頭,只是英吉利人貪婪奸詐,想要更多利益,這才有了這次來朝之舉。”

乾隆聽了這話,笑著點點頭:“能看到這一點,已是很不錯了,之前征伐廓爾喀,英吉利人就與廓爾喀有所勾結,可見其所圖甚大,雖觀其獻禮,也不見有多機巧,但是卻仍舊不得不防,你學習西洋的這些知識是好事,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但是卻也不可因為這些東西移了性情,為這些奇技淫巧所迷。”

綿怡這才聽出來,這是乾隆在暗自點對自己,他急忙起身,對著乾隆行了一禮:“孫兒謹遵皇瑪法訓誡。”

乾隆笑著撫了撫須:“倒也無非訓誡,你雖聰慧過人,很有決斷,性情卻缺乏磨煉,日後行事,還是要三思而後行。”

綿怡又訥訥稱是。

訓誡完孫子之後,乾隆還是知道給個甜棗的,因此就讓胡世傑領著綿怡去府庫之中,挑選幾個英吉利送過來的東西中看得過眼的作為賞賜。

綿怡欣喜應下。

……

等到綿怡離開之後,乾隆站在窗邊,看著院子裏的一地蕭瑟。

難道他也能有明成祖的福分,得了一個好聖孫?

乾隆撫了撫須,覺得還是要再看一段時間。

……

很快的,思寧一行人就回了京,眼看著要到了年底,宮裏又開始忙碌起來。

不過這次福晉身體好了許多,可以自己操持,因此思寧倒是清閑了許多。

看著福晉興致勃勃的前後忙活,思寧第一次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追求還真是相差甚遠。

等過完了年,宮裏再一次陷入了清凈,思寧掐著手指算著時間,竟然已經是乾隆五十九年了,距離乾隆退位,不到一年時間。

思寧心裏有些茫然,她來到這個世界,也有十幾年了啊,這日子過得也太快了。

……

五十八年不算特別安生的年份,乾隆也不知是年紀大了,還是旁的什麽緣故,停了這一年的木蘭行圍,大家夥在避暑山莊住了幾個月,就回了圓明園。

思寧覺得清凈,但是綿怡卻被憋得不輕,總覺著沒著沒落的,思寧算是看出來了,這小子是真的喜歡圍獵。

不過最可氣的,那還得是福晉,好不容易綿寧的騎射練出了點名堂,這次福晉準備讓綿寧一展拳腳,沒想到卻突然停了圍獵,福晉心裏別提多憋屈了,要是再等,那得等到明年,明年就不知道什麽情形了。

不管喜塔臘氏內心多麽的不滿,但是事情已經這樣,她們也只好別別扭扭的回了京。

沒成想這一回京卻出了問題,綿寧當晚就高燒不退,把裏裏外外的人嚇了個不輕,福晉哭的眼淚都快沒了,得虧永琰還保持著理智,立刻讓人去太醫院請太醫。

太醫很快就來了,一搭脈,臉都白了。

急忙跪下回稟:“二阿哥這是積勞成疾風寒入體,導致體內陰陽紊亂,若是不及時退燒,只怕兇多吉少。”

這話一說出來,喜塔臘氏當即就暈了過去。

一時間又是一番雞飛狗跳,等把喜塔臘氏安置好,太醫這才開始給綿寧開藥。

永琰站在一邊臉色鐵青,看著躺在床上生死不知的兒子,他心裏說不上來是什麽滋味。

心裏對喜塔臘氏的恨意也越發清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然也能積勞成疾,可見她平日裏對孩子的逼迫。

之前他也曾訓斥過喜塔臘氏不要過分催逼綿寧,可是喜塔臘氏像是聽不懂他的話似得,他說的越多,她就越發鉆牛角尖,後來連綿寧自己都受不住喜塔臘氏,平日裏都不往後頭來。

如今這孩子,終於被逼到了這個地步,永琰看著也覺得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