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年代文世界14(第2/3頁)

衛其軒沒有意識到,自己生生錯過了一次發現真相的機會。又因為他照顧的無微不至,讓洛霜很少用到空間,發現真相的時機無限拉長。

真是……可喜可賀。

大雨又連著下了半個月,村支書召集所有人開大會。

“不能再等下去了,還有半個月就到了最後交糧的時間,再等下去,萬一出了意外,就錯過了。”

“那可怎麽辦?這麽大的雨,糧食沒法運啊。”

以往他們是用牛車和騾車,以及村民自己拉著大板車去縣裏。

天氣好的時候,只要把糧食放車上就行,可這下著大雨呢,肯定得做到防潮。

一般來說,最好的就是油布,可他們到哪裏弄來油布?

這也就算了,因為雨水把地弄得泥濘不堪,要推著糧食出行,也是個艱難的工程。這可是好幾噸糧食呢。

支書示意大家靜一靜,“通往縣城的路,有一節被泥石堵住了,我和其他村的支書商量過了,每村各派出三十個青壯年疏通道路。我算了一下,我們村加知青,共有八十九人,再加我一個,一共分成三組,輪流去,去一次可以休息兩天。沒有異議的話,大家上來抽簽,抽到哪一組就是哪一組。”

說完,支書第一個上前,抽出一張紙,攤開,“2號。”

村民們見支書以身作則,也都不反對,紛紛上前,然後火速的按抽簽號站好。

支書見隊伍分好,又開始宣布第二件事,“其他人這些天把糧食用麻袋裝好,等道路疏通了,我會向縣裏請求讓大卡車過來運糧食。車上有擋水的頂棚,不用擔心糧食被雨淋濕。正好,這些天連著下大雨,為了安全,卡車也應該沒有出去。”

卡車一般都是長途,向其他縣,省城,甚至是外省運貨的,縣裏人幾乎沒可能用上。

可現在不是特殊情況嘛,一直下大雨,車就是想出去,也不安全。

他們這邊雖然不是崇山峻嶺,但也被高高低低的丘陵覆蓋著,車要開出去,難免走不少大大小小的山路,安全方面堪憂。

所以支書思量著,縣裏的卡車應該還在。

“支書,我們的麻袋不夠怎麽辦?”有人舉手發問。

稻谷收回來曬幹後,會直接傾倒在倉庫裏,空出麻袋再次利用。

以往他們都是人工運糧,基本是分三次送到糧站,麻袋可以多次使用,因此也沒覺得不夠。

可這次不一樣,卡車不是那麽好借的,能用一次都是上面看在糧食安全的份上,額外給的機會。

再說了,要交糧的不止他們村,其他村也等著卡車呢。

“去年誰家種了麻?都舉個手,村裏拿錢和你們收,一斤麻一毛錢。”村支書站起來,大聲的道。

聞言,下面的村民竊竊私語,“一斤一毛,往年都是兩斤一毛的。”

“嗨,收購站還是這個價,這不是村裏現在需要嘛,就提高了點價格。”

“哪是一點點,這都翻倍了。虧了虧了,早知道我去年也種麻了。”

“種那個幹嗎,我們有棉花穿,哪裏需要什麽麻,那幾戶是人多,用不起棉,才種麻的。”

“這倒也是。”麻雖然也能做衣服,但粗糙又不保暖。

SR縣地處江南,不能大規模種植棉花,而每家每戶種一點還是可以的,只是每家的種植面積有限。

那幾戶種麻的人家,是因為家裏人太多,沒錢買足夠多的棉花秧苗,才改種了麻。畢竟麻便宜嘛。

不過這次倒是因為特殊情況,讓他們小賺了一筆。

在收購站,棉花才不過八分一斤,現在麻反倒更貴了。

況且,麻的產量比棉花高,有了這差價,那幾戶人家,估計今年都能穿上新的棉布衣服了。

沒種麻的人,不免又羨又嘆,而種了的人,笑的牙不見眼。

“支書,我們家有二十多斤。”

“支書,我們家也有十多斤。”

“……”

支書統計了一下,總共有八十多斤麻,做麻布袋綽綽有余了。

他調整了一下方案,“青壯年去疏通道路,順便給田裏放放水,不能讓水一直積著,失了地裏的肥。婦女和老人一部分去倉庫裝糧食,一部分制作麻袋,就這麽定了。”

隨著支書分配完任務,眾人紛紛動起來。

洛霜看著外面依然不知停歇的大雨,認命的穿好雨衣,和人一起去了倉庫。

運糧食是大事,雖然村支書不想打擾勘探隊的工作,但他們吃住在這裏,平時的蔬菜,還都是向村民換的。

因此曾教授沒多猶豫,當即讓勘探隊的人幫忙。

洛霜身為隊裏唯一的女性,到沒分配到什麽活,可她也不能幹看著。別人忙得熱火朝天,就她一個閑人也不像話。

她又不會編麻袋,就只好去倉庫幫著裝糧食了。

忙了好幾天,感覺腰也酸了,背也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