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洛神賦圖》據傳是第一幅由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的長卷,畫上講述的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故事。

一行人沿著畫卷往前走,眼前便出現更加豐富的畫面,曹植上前解下隨身的玉佩贈給佳人,毫無保留地傾訴著自己的戀慕之意。

兩人情意相投,洛神帶著曹植徜徉山水之間,隨眾仙靈嬉戲玩樂,戲清流,翔神渚,采明珠,拾翠羽。洛神輕舞其中,山水、雲霧皆在她長袖之下變幻不斷,將《洛神賦》中那段“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的描述展現得淋漓盡致。

可惜就在兩人情意綿綿之際,忽見風神驟然收風,河神平定江波,水神擂起了鼓,女媧唱起了悠長的離歌。

在那陣陣鼓聲與歌聲之中,洛神哀傷地與曹植話別,乘上六龍雲車飄然遠去。

那是整幅畫卷裏最復雜也最震撼的畫面,六龍騰飛於江波之上、雲霧之間,雲車的寶蓋與旌旗隨風而動。

左右有許多靈禽異獸護送著車架往雲靄更深處飛去。

此時車中的女子愴然回首,目光裏仿佛蘊含著千言萬語。

曹植萬般不舍,乘寶船直追而去,可人神殊途,六龍雲車豈是凡人船只能追上的?

眼看洛神再無蹤影,曹植滿心傷懷,只能喟然長嘆。

畫卷的最後,曹植坐上馬車繼續出發,仍眷戀不已地頻頻回首,神色與姿態都跟六龍雲車上的洛神別無二致。

既然“畫中行”是個新活動,吳普當然開了個直播。

他領著無人機穿行畫中,給大夥完完整整地展示完整幅《洛神賦圖》,才和馮夢龍他們討論起《洛神賦》的創作背景來。

自從有謝靈運吹捧說“曹子建獨占八鬥”之後,後人大多用“才比子建,貌賽潘安”來描述風流才子。

比如馮夢龍就經常這麽幹,他寫小說時動不動就拉曹植出來直觀描述出場人物有多牛逼,堪稱才子界的計量單位!

吳普把《洛神賦》的常見推測給馮夢龍講了。

大眾經常認為《洛神賦》寫的是曹植的嫂子(之一)甄氏,甚至還以此給甄氏取名為“甄宓”。

實際上歷史上並沒有留下甄氏的姓名,宓字乃是好事者從《洛神賦》裏的“宓妃”裏面取來的。

只是廣大人民群眾顯然更喜愛這種風月秘聞,因此這種說法大行其道,甚至暗搓搓把《洛神賦》起了個別名叫《感甄賦》。

這事兒傳到唐朝,李商隱特別寫詩感慨了一句“宓妃留枕魏王才”。

可見這時候流行的說法已經是嫂嫂把自己心愛的玉鏤金帶枕留給小叔子,小叔子對她念念不忘,在她死後寫了《感甄賦》。嫂嫂的兒子(魏明帝)讀了覺得流傳出去對親媽名聲不太好,才把它改名為《洛神賦》!

事實上這個故事問題很多,首先這個故事表示甄後死後,曹植回京與曹丕見面,曹丕拿出甄後的玉鏤金帶枕給他看,兄弟倆一起感慨落淚,最後曹丕還把枕頭給曹植帶走了。

曹植傷心地帶著玉鏤金帶枕離開,途經落水時做了個夢,夢見甄氏來找他談戀愛,於是悲痛地寫下這麽一篇《感甄賦》!

最後魏明帝曹叡這個當兒子的讀完叔叔這篇懷戀親媽的戀愛故事,不僅沒有讓人去把叔叔打死,還親自改名為《洛神賦》。

這個“留枕”故事要是真的,那麽曹丕父子倆可能都有那麽點奇怪癖好。

到了明朝,楊升庵記錄這段傳說故事的時候更是直接感慨地說“甄氏何物,一女子致曹氏父子三人交爭之如此”。

可見明朝時流行的說法更刺激了,甄氏直接讓老曹父子三人神魂顛倒!

真就是不傳下去,你都不知道能傳成啥樣!

還有一種說法是“洛神”乃是曹植自喻。

這種人神戀並不是曹植首創的,第一個大篇幅描寫“人神戀”的人是宋玉。

宋玉寫美人堪稱一絕,有名的“巫山雲雨”就是他的《高唐賦》和《神女賦》裏面衍生出來的,影響了不知多少文人騷客的創作。

曹植的《洛神賦》就有很多意象和描寫脫胎於宋玉這兩篇賦文裏頭。

不少研究者認為,宋玉是把“神女”當做自己理想的化身,表達自己想要遇到志同道合的君王並得到重用的想法!

宋玉此人才華橫溢,卻得不到重用,只能當個為君王舞文弄墨、後人口中只會阿諛奉承的“寵臣”。

曹植在暮色中來到洛水河邊,回憶起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聯想到了自己滿腹才華無處施展的處境,頓時也“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對著洛水想象出一個“洛神”來。

洛神,同樣是曹植自己理想的化身!

這就是從象征意義上去分析了。

除此之外,還有說洛神是他兄長曹丕的(屢次謀求任用而不得)、說洛神是他亡妻的(亡妻被曹操賜死從此天人永隔)、說洛神是他少年時期不知名初戀的(門不當戶不對不能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