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番外:福生

福生十歲前,那時他還不叫福生,而是叫狗栓。

因為家裏孩子太多,實在養不活,被他爹牽著去找了快刀李。

他們這兒臨近京城,地方又窮,出的太監就多,快刀李就是專門幹這行當的。當然也可以去找官家的刀兒匠,不過那代價就大了,狗栓家就是因為窮才想把孩子送進宮,自然花不起那個錢。

具體過程福生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他疼了近一個月,等他終於不疼了,他爹領著他又去找快刀李。

快刀李扒了他的褲子看了看,說還不錯,給了他爹五兩銀子,過了幾天,用一輛驢車將幾個跟他一樣的孩子拉到了京城。

他就這麽進了宮。

可進宮後,並不像快刀李說的那樣,有吃不盡的肉和饅頭,小太監剛進宮時都挨欺負,你聰明了挨欺負,太笨了也挨欺負,你得慢慢混著,還得眼尖目明、左右逢源,最好是能認個好幹爹,說不定能拉你幾把。

狗栓沒有認到好幹爹,反而碰到過心理扭曲變態的老太監,被人坑過,給人背過黑鍋,幾次下來僥幸沒死,就慢慢混出來了,雖還是沒什麽好前程,最起碼不挨欺負了。

對了,他那時不叫狗栓,而是叫小栓子。

在小栓子十五歲那年,他迎來了他的機會,他被挑到去永延宮侍候三皇子。

和他一起的,還有個與他差不多大,卻三棍子打不出屁的一個小子,叫什麽名他不記得了,不過到永延宮後他倆都被改了名,他叫福生,那小子叫福來。

被挑走的那一天,福生去找了與他相熟的一個老太監。

這老太監在宮裏倒夜香,以前據說也風光過,不知為何落魄了,福生也不記得當初怎麽和他認識的,只記得這人偶爾蹦出幾句話,說得在理,他也喜歡聽他說,每次若心裏覺得不得勁,他便喜歡去找他。

去了也不問事,就備一壺燒酒,一碟花生米,兩人喝上一盅。

偶爾他會點撥自己兩句。

這一次,老太監喝得兩眼眯縫,臉上的褶子都皺到了一處,顯然喝得還不錯。

老太監說:“一個奴才最重要的不是有多聰明多能幹,而是要認得清主子是誰。主榮奴榮,主辱奴死,被挑去服侍皇子的奴才,不同於服侍嬪妃,輕易改不得張弦,只能一條道走到黑,這是你的禍,也是你的福。”

這段話,福生至今都還記得。

當時他聽得似懂非懂,後來才漸漸明白這些話的含義。

……

福生跟了魏王近二十年,知道太多常人知道不知道的各種秘辛。

作為一個奴才,他對魏王來說,是應該沒有秘密的,可如今他卻有了自己的心事。

見魏王坐於榻上,用手指緩緩順著熟睡中王妃的長發,將頭又緩緩縮回去的福生想起昨日,也是大婚當日,魏王吩咐他的一句話。

“若本王明日正午之前未去書房,你便借口將本王叫去書房。”

聽到這話時,福生的腦海中閃現了許多畫面——

賜婚聖旨未下之前,殿下便去了一趟永延宮,見了宮嬤嬤。賜婚聖旨下了後,宮嬤嬤來府裏了一趟,殿下與她在書房說話,後來宮嬤嬤便帶著人走了。

那日在街上偶遇三姑娘,回府後殿下便讓人收集了那個布莊的所有消息,並讓人盯緊了布莊和蘇家。

宮嬤嬤命人傳了消息回來,木匠是殿下挑的,幫著置辦嫁妝這事看似是宮嬤嬤在做,實際上是福來在幫忙,福生見到福來幾次拿了單子來找殿下。

還有那一日,殿下讓人把三姑娘接來,屋裏傳來的哭聲……

……

因為一天裏除了閉眼的時候,他都跟在魏王身邊,福生知道的事比想象中更多,他還知道那位活祖宗每晚都會去長陽侯府,知道殿下專門找了宋遊,商議治病的事……

若說當時對魏王這句話不甚明白,可白天從宮裏回來後,他就懂了。

當時福生是戰戰兢兢躲在外面聽了半天,直到裏面沒動靜了,才壯著膽子出聲。期間經歷了如何心路歷程,難以描述。

他當時還想,也許是殿下是出於公務,萬萬沒想到殿下去了一趟書房,轉頭又回到鸞祥院。

想到方才看到的那一幕,福生陷入了沉默。

可從面上看去,他一個還是盡職盡忠的好奴才,低眉垂眼地站在外頭充個死人,充個木頭樁子。

.

福生第N次仰頭長嘆時,看到福來。

福來是來問王妃掌管中饋之事,魏王思索半刻,讓他酌情去辦,若她願意去管,就交給她,若是不願,就還是福來管著。

福來出來時,就看見福生揚個脖子,傻愣愣地看天。

他目不斜視,打算走了。

未曾想福生吩咐了小豆子幾句什麽,從後頭追上他來。

“見到哥哥,招呼都不打,跑得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