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侯府假千金(20)(第2/3頁)

但該來的總是會來,就在她離開京城的兩個月後,前線來報,吐蕃國與大昌國,正式開戰了。

這次就連京城裏的民眾都開始慌了神,自古以來一不敵二就是真理,大昌國再怎麽強大,也抵不住兩面夾擊啊!於是乎流言開始四起,城內的茶館似乎變成了最受歡迎的地方,每日各大茶館裏都聚滿了人,聽著說書先生口若懸河的說著那不知從何處得來的關於前線的小道消息。

就這樣,京城的氣氛一天比一天沉重,朝廷甚至開始了大範圍的征兵。接下來的日子裏,籠罩在京城上的天似乎都變成了灰色的,每一天都有壞消息。

不是城西老孫家在彰武城的親戚前來京城投靠,說是彰武城要守不住了,就是哪個哪個士兵又犧牲了,連屍體都運不回來,家裏只能對著一口空棺材披麻戴孝。

但大多數消息都似乎都是從彰武城前線那邊傳回來的,吐蕃國同大昌國的戰事好像不怎麽吃香,日常完全沒有什麽存在感。

這無疑讓留在京城的趙樂之很心慌,為了不胡思亂想也是為了完成付綿綿的托付,她只能見天兒的往鏢局跑。就算是在戰亂之中,她也將鏢局和珍寶閣護的好好的。

京城中敢得罪威武侯府和唐將軍的人畢竟不多,這種情況下,倒給了趙樂之不少的機會,讓她成功的借著亂世把鏢局開到了臨近京城的幾個城池裏。一旦鏢局在當地站穩了腳,珍寶閣自然也要跟過去,就這樣在短短的一年內,付綿綿的產業迅猛擴張了好幾倍。

就在這一年的春天,正在某一個小城裏查看產業的趙樂之接到了一封來自京城的信,是錢氏派府中的家丁送過來的。

信中說,南來城大捷,大昌國的軍隊以少於吐蕃國軍隊一倍還多的數量,成功的將吐蕃國軍隊擊潰,將其徹底送回了老家!並且吐蕃國的國主還因為懼怕大昌國乘勝追擊,被迫簽下了一個協議,將南來城以南的兩座城池割讓給了大昌國,並承諾兩國之間要和平百年!

任誰都沒想到,兵力較之匈奴更勝一籌的吐蕃國竟會最先落敗,而替大昌國達成這一切的,竟然是一名女將軍。

沒錯,在付綿綿到達南來城僅僅半年後,就由宮中發出了一道聖旨,封付綿綿為驃騎大將軍,從官職上來看竟然要比唐胥還高上一級。

錢氏還在信中表明,之前去南來城支援的京郊駐軍不日即將歸京,那付綿綿自然就在其中,保不齊皇帝還要給她更多的封賞哩,這可是無上的榮耀了。

趙樂之在讀完信之後,便馬不停蹄的往京城趕,不過卻沒有想到,她盼回了駐軍卻沒有盼回付綿綿。

之後錢氏通過積極的在貴婦圈裏行走,幾次下來才勉強探聽到一個消息,說是付綿綿在返回京城的路上又接到了皇上的一道口諭。緊接著付綿綿就只帶了五千的親兵,往彰武城去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趙樂之正在威武侯府,旁邊的付老太君幹脆轉起了手中的佛珠:“菩薩保佑,咱們家綿綿是有大本事的,連吐蕃國都能被她打回去,這匈奴人又算什麽?”

他們不是西城區那些老百姓,只會以為吐蕃國沒能耐,東城區的貴人們誰人不知,這南來城的戰線可是要比彰武城危急多了。兵力本來就不充足,吐蕃人又不像匈奴人那般死腦筋,對付起來更是難度翻番。可即便如此,付綿綿還是僅僅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平復了戰爭,還是以少勝多。日後這場戰爭注定成為每一名武將心中的經典,說不準還能入了大昌國的兵書裏呢!

聞言,錢氏也像是在寬慰自己般的嘀咕:“侯爺也在彰武城,綿綿去了二人之間再怎麽說也是個照應。”

“最多一年。”趙樂之則是斬釘截鐵的說道:“最多一年,父親和姐姐就能回來了。”

對於付綿綿,她總是有著盲目的信任,話音落下之後便也跟著錢氏和付老太君念起了佛經,在心中默默期盼著遠方的親人能夠早日歸家。

好消息來的竟是意料之外的快,約莫半年後,在又一個深秋,彰武城傳來了匈奴人投降了消息。他們沒有了吐蕃國的支持,加上馬上就要到了恐怖的冬日,長達近三年的戰爭直接將匈奴人給徹底拖垮了,保守估計沒有個二三十年他們是無法恢復全盛時期的國力的。

於是大昌國也與匈奴簽訂了一份協議,匈奴人在今後每一年都要給大昌國進貢萬頭牛羊,以保本國邊境線無虞。

老皇帝在龍顏大悅至於也下了決定,要讓整個京城的老百姓們都去替凱旋的將士們歡呼,於是在將士們返回京城當日,城裏幾乎變成了一座空城。所有的平民百姓們都一股腦的跑去了城外,在城衛軍的組織下還算聽話的分列在道路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