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演武堂的弟子在完成一個內循環之後,武學修煉就更進了一步,之後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在這個內循環上推演,學習類似的外練功法,增加對趁手兵器的練習和使用,形成進一步的肌肉記憶,方便以後打鬥反應快速。

第二個選擇就是開拓互補的內循環,比如說有了拳法就再來一個配套的腿法,盡量補足自己的不足,讓自己沒有短板,之後就是進一步練習,讓自己攻防一體。

前者算是專精,可以跟合適的人組成團隊,演武堂也有合練的如同陣法一樣的功法,互相配合能夠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作用,武俠世界的這種合練法,說起來好像很神秘,其實,就跟弓弩手分三排輪流射擊一樣,一排完成攻擊就讓二排頂上,二排攻擊完了再讓三排上。

隊伍的形式不是以排為主,但這種順序是一定的,大體就是把人圍在中間,以類八卦般方位分布,順序攻擊,第一次攻擊的是哪幾個方位,互相配合攻擊不同的部位,攻擊之後退下,有人補位。

這種補位不是簡單地站著不動,由剛才不曾攻擊的方位攻擊就可以的,而是遊動的,以一定的順序彼此之間互換位置,看似要多走幾步,耗費體力,但這樣能夠保證被圍在陣中的人無法提前防禦,可能剛才攻擊過自己的位置又有人攻擊過來,如此,就能保證己方輪流休息的同時,被攻擊的人不能休息,體力上得不到補充。

內力是一種用途比較多的力量,可以增加攻擊,可以增加速度,還可以延長續航能力,總的來說就是各方面的替補隊員,但,內力也不是無盡消耗的,這裏面有一個進水出水的問題。

原則上呼吸法習慣成自然之後,體內建立完整的內循環之後,內力是能夠時時從外面得到補充的,並不需要特定的打坐姿勢就可以維持一個相對的內力平衡。

但打鬥的時候,加攻擊,加速度,加體力,又都是內力消耗,這時候呼吸節奏再被打斷,內力補充一時跟不上的話,很容易就會落敗。

這也是為什麽打鬥的時候會有呼喝聲,有的是給自己調整氣息,宛若走錯了一二三四,停一停,或者快一步,自我調整,有的是直接讓對手驚醒,只要對方被嚇了一跳,錯了呼吸,呼吸法中斷,起碼這個短暫的時間裏內力是得不到補充的,之後繼續加緊攻擊,增強這一瞬的優勢,讓他的呼吸再也無法調整好,就能擴大己方的贏面了。

這種都是需要比鬥經驗的,所以,從紀墨八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有捉對兒比武練習了。

每個人的對手都是會被輪換的,可能才熟悉了上個人的套路,下一個人的套路就會讓你中招,而他們之中比武成績最好的,即敗績最少的,還可以被當做圍攻練習的被攻擊方。

這個合圍有大合圍和小合圍之分,大合圍儼然擺開大陣的樣子,一層一層人按照一定的方位站好,圍著一個人轉圈遊走,不時變換前後左右的位置,被圍在中間的人,都不知道攻擊是從哪個方向打過來的,簡直是四面八方都有攻擊,千手千腳,無從躲避。

他們之中成績最好的一個也沒堅持多久,見沒有達到練習的效果,最後還是老師親自在中間位置替補,一邊躲避回擊,一邊指點誰誰誰的位置不對。

最開始,他們這些弟子演練的時候還容易配合不好,你左我右,直接撞車,像是一場玩鬧,等到後面熟悉了,不會再胳膊腿兒打架了,就能看出效果來了。

這個攻擊的節奏也是需要訓練配合的,必須要保持一種不一致,你慢他快,看似是給了對方一個喘息之機,卻不要忘了,這麽多人在,上頭下頭都不是一個節奏上,也很容易讓對方跟著混亂。

大合圍人數也不宜過多,最多三圈,最內層一圈兒少則四人,多則八人,中間一圈兒則可相應為八人十六人,最外一圈兒相當於替補的替補,人數可多一些,方便隨時補位,前面兩圈若有傷重的,也可由他們出手替換。

小合圍則以三人為佳,也可五人七人,原則上也跟大合圍一樣,需要時時調整節奏,不要讓敵人習慣套路,從而有反敗為勝的機會,比之大合圍的重復性,小合圍就更講究人員的配合性。

保證攻擊不會重復,或者說重復了也要重復得增加威力,而不是讓對方容易摸到規律從而避開。

比武之中的節奏掌握在誰的手中,誰就是贏家。

被合圍的未必不能突圍而出,合圍人的也不一定就能穩勝,攻守易勢,講究的就是節奏和變化。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以力破巧。

洪長老為了做出說明,直接替換了大合圍之中的老師,自己站在其中,他身高體壯,站在那裏就好像是一個小山峰聳立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