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第2/2頁)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他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尋史,尋找那一段段變革的佐證,還要做的是尋根。

我從哪裏來,哪裏是根源?

對歷史的追蹤,不僅是對生命的溯本求源,還是對自身的深省和感悟,缺少了文化底蘊的國家,是水面上的浮萍,便是繁茂也不過是一時。人類活動的軌跡在不斷創造歷史,同時循著這些歷史而去,又能看到那起點所在,看到一路走來的艱辛困苦,而明了這些,似明了根系從泥土之中輸送營養的全部路徑,有根方有葉,有前方有後,方才知道自己能夠走向何方,又該走向何方。

似一個成長軌跡,小時候的生活環境,教育背景,都會對人生造成深遠的影響,知道那些,才能讓心紮下根來,不僅在這一片大地上俯仰無愧,更是對未來從不迷茫。

“這種文字,應該不是第一次見到了……”

有個教授這般說著,眼鏡之後的雙眼微微眯著,沉思著,回想起來在哪裏見過的一塊兒類似的東西,是一座橋的石板,上面也有類似的文字,不多,零星幾個,看上去像是孩子的胡亂塗鴉,若是文字的話,應該跟這個出於同源……

“唉,怎麽早沒想到呢?”

散落的文字因此被撿拾起來,從那一塊兒鋪橋的石板,從那一塊兒供人踩踏的路面,從那一塊兒被當做墓碑重復利用的背面,零落的、碎裂的、已經不成型的、四分五裂的文字被拼湊起來,是啊,這是一個字,看啊,這又是另一個。

有了這座石碑上的文字為引,人們開始找類似的文字,從那隨處可見的物什上,從那被風雨侵蝕的殘余上,從那已經被遺忘不知道是何年有的老物件上……隨著一期《尋找歷史》的節目開播後,就有不少人表示自己發現了這樣的文字。

有的還在可惜——

“當年開山就見了的,當時鋪路的石子兒不夠,剛好被炸碎了大半的就直接搗碎成石子兒鋪路了……”

“那時候哪知道這個啊,看著還覺得浪費那塊兒好石頭,重新雕琢成了屏風,上面的字都沒了。”

“以前在河底看見過,說是鎮壓河神的符箓,看著不是有點兒像道士的那種,不知道還在不在……”

“我舅老爺家就有,當床板用的,老人家就愛那石頭床,說是夏天睡了涼快兒,板正!”

“那石頭不是厚嗎?那時候缺板材,就直接給切了,好幾片板子呐,不知道有字的還在不在,說不定就被磨掉了……”

“我好像以前也見過,石磨上有這字,還以為是雕刻壞了,哪裏想到是文字了,那老石磨現在沒人用,還在呐。”

“這玩意兒還值錢啊,值多少錢,我家也有,給錢就給你啊!”

陸陸續續的,帶著文字的石塊兒被收集上來,隨著樣本的增多,教授們也摸出了一些文字的規律,開始破譯那些文字上所傳遞的信息。

對石碑的斷代分析也出來了結果,現代儀器能夠測算石碑距今多少年,而這樣的年份放到歷史上,正好是六千年前那個蒙昧不清的時期,因為缺少相關的歷史證據,至今都還有人認為那是個傳說時代,算是神話時代。

流傳至今的一些書籍上對那個時代的描寫也充斥著大量的無法被科學解釋並論證的事情,因那個時代巫祝是主流,神權與王權並行,所以也被稱為巫祝時代或神權時代,對應的同一時期,其他大陸還沒有什麽文明的蹤跡,他們卻已經開始了獨屬於巫祝的那一套文明紀年。

可惜的是,這方面缺乏更多有效的證據,並不為外國認可,他們總認為這都是本國人瞎編的,並不認為本國文明比他們的文明久遠那麽多。

現在,石碑的出現,哪怕還不充分,卻足以證明那個時代並不是子虛烏有,確實可證的文字,同樣也把人類的文明起源推到了一個更前的時間。

如從歷史中打撈的珍珠,正在散發著熠熠光芒,照亮那蒙昧的黑夜。

“探尋先祖的足跡,從蒙昧走向文明,從文明走向輝煌,我們正在前行……”

民族自豪感,是一種很玄學的東西,當它存在,哪怕篳路藍縷,依舊能昂首挺胸,無愧於世間,無懼任何艱辛。當它有缺,縱是衣著光鮮,脊梁卻是折的,腳底板都透著虛,像是寄人籬下無法挺直腰杆,

一塊兒石碑,一段不能全解的文字,帶來的便是那令人說起來臉上泛光的民族自豪感,讓所有人重新燃起了對自身的信心,悠悠萬古,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