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3頁)

現在看起來還算是風光無限的紀桑,在當年的紀三哥眼中其實是十足的怪人,他們這些小孩子也有圈子,私下裏議論嘲笑的就是對方那種“刻板”,真正的讓人看不慣,不過是礙於同族面子,也沒幾個到他面前去說就是了。

後來對方一下子獲得了進入藥王谷學習的名額,之前私下嘲笑他的那些話就都不好再說了,當時不少人還以為如紀桑那樣真能進藥王谷呐,也有按照紀桑的方法嘗試的,結果呢?照料過程手忙腳亂不說,收獲反不如平常的。

“一個人一個方法,他那個方法對他自己有用,對你可不一定有用了,你若是這樣學,只怕最後學不出什麽來,白耽誤工夫。”

紀三哥略帶憐憫地斜了傻弟弟一眼,這可真是被藥王谷的名聲給迷了眼,沒想到怎麽進去是藥植師,出來還是藥植師,紀桑的那一套,在藥王谷也行不通吧!

以前的時候,紀三哥對這些理解不深,還是種植了蘭花之後才發現的,人的精力真的是有限的,一天之中,他最多能夠仔細關注十盆蘭花,絕對不能再多,便是如此,也還要因為某一盆蘭花犯了病而著急上火不知道如何解決,關注其中之一的時間多了,就會對其他有所疏漏,哪裏能夠盡善盡美,全都照顧到呢?

紀桑能,只能說他有這個本事,但別人,可未必有這個本事。

紀三哥以前跟紀桑沒怎麽接觸過,不太了解他的做法,只知道跟著嘲笑起哄,還是後來因為有人學習紀桑的法子,這才多少知道了一些具體的“桑式種植法”,很難從道理上否定,但真的實行起來,卻又不是普通人能夠辦到的了。

思維再快,也是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的,如果需要判斷思考的東西多,這個時間還會變長。

紀桑把每一株藥草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仔細判斷它的情況,相當於給一個人做體檢一樣,看似表格上的各項問題都羅列出來,一個個判斷過去並不難,其實每一個判斷都是需要思考的過程,這就是人腦(機器)診斷的過程了。

機器還要一個運作時間,人腦又怎麽不需要,看到現象,分析現象成因,在判斷的過程中,盡可能地排除一些群體因素帶來的幹擾,找出最切實的那個屬於個體的原因,最後得出的結果,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其實為此付出的腦細胞一點兒都不少。

世界上不可能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自然也不可能有兩株完全一樣的藥草,強調其中的差異性不能說錯,但藥植師追求的難道不是普遍性和共性嗎?找出更適合群體,而非個體的種植方式,才是根本吧。

因為紀桑的做法很擰巴,但又不能說錯,反正他自己的地自己照看得過來,旁人也就沒伸手多管閑事,等到他去藥王谷了,有人以為他這種做法才是正確的,東施效顰出了事兒,這才讓人明白過來,他的做法並不可取,起碼不具備推廣的意義。

“聽我的,你還是趁早改了吧,趁著現在小,還好改。”

紀三哥轉過來看著紀墨,說得語重心長。

紀墨的心裏沉甸甸的,卻不是因為紀三哥所言的道理,而是回想起了紀桑那天中午舉重若輕把一行冬宛菜的各項表相特性一株株說過去的情景,他當時只覺得佩服,知道厲害,卻沒明白到底厲害到了哪裏,最後模糊認定是眼力,紀桑的眼力很厲害,如今看來,何止是眼力啊,這簡直是x光!人眼掃描也不過如此了吧!

如果他自小那般,年輕的時候就那般,厲害得跟個機器人似的,看一眼就知道每一株每一株的異同之處,還能判斷出原因為何之類的,那他的確不會覺得這般“精細”是辛苦,看到別人大而化之的種植方式也的確可以瞧不上眼,認為別人是在偷懶,態度不端。

看一眼就能知道哪裏不妥當的,就是不去改,視而不見,難道不是態度不端正嗎?

好像老師批改試卷的時候,一眼看過去就發現學生做錯的題可謂錯得愚蠢,都不知道對方到底是怎麽才能把題錯成這樣,可不就是馬虎大意嗎?

實際上,學生有可能是真的不會不知道啊!

在天才的眼中,世界可能就是非黑即白的,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灰”,若說有不過是蠢人做蠢事罷了。

“啊,我終於明白了,不應該用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待天才。”

如紀桑那等有天賦有實力,可能是他的天賦促成了他的實力,但,對這樣的人,你又不能說他錯了,他隨便就能做到的事情,你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到,這種差距,真的是有點兒讓人絕望啊!

攤上這樣的師父,終於知道系統為何認定他了,天賦實力兩者都有,自然是當世最優的藥植師,沒有之一,但,要從他的身上學習,可就不那麽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