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九年5月11日 晴(第2/2頁)

而如今琉球因早年便追隨大宋,如今已是相當繁榮,但上頭的蝦夷卻仍是一塌糊塗,所以這一次的大量資源,正是為了扶持這蝦夷而來。

若是換一個肯定不好理解宋北雲的用意,但韓先生卻也是個有著七竅玲瓏心之人,他看完信之後就明白了其中的秘密。

之前他便在艦隊休整時仔細研究過這個大宋東邊大島之性格,再加上在日本島上的見聞和對其歷史的整理和歸納,心中對這個島民之性格雖算不上了如指掌,但絕對也是有所研究的。

若是說別人是前倨後恭,那這個島上的人就一定會是反著來的,就如同倭寇犯邊一樣,只要他們找到他們認為合適的機會就會上來割一刀肉,如果大宋沒有反應,他們很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反復如此,直到有一天他們覺得時機成熟了,甚至可能會妄圖侵略宗主之國,雖然至今不清楚到底是為何,但韓先生卻一直致力研究它,它的國民性就如同他們崇拜的菊花和武士揮舞的刀一樣具有極端的兩面性,他最近正起草了一本書,就是從那島國人的恬淡禮貌和屠刀中復雜矛盾進行探究。

而宋北雲的遏制政策其實也比較簡單粗暴,就是扶持兩個世代跟和族有仇的邦國起來,在小小的一個島嶼上幹特麽個三國鼎立。

只要不讓他們完成統一,他們的心氣就永遠沒辦法往外看去,至於什麽科技、文化等等就是白扯。

對此其實也沒有更高明的辦法了,當然如果宋北雲要真的選擇一把火點了這座島,韓先生反倒認為他配不上他的名頭了,因為空在這未來終究會有人再次登上去,成為新的和族。因為地域、氣候、生存空間、資源等等就擺在那裏,難不成大宋還能守著這麽大一個地方不讓人進入其中?

這顯然不現實,所以因地制宜反倒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至於能不能成功,這也只能幹了再說。

三日後,浩浩蕩蕩的補給艦隊來了,用當地十幾個頭人和蝦夷國王的話說,那真的是上國從來的天恩。

這艦隊不光送來了他們所需要的一切,還有相關的技術人員,甚至還有一部分為了高額工資前來務工的熟練技術工人,前後加起來甚至能有四萬人左右。

宋北雲的目的,韓先生一眼就看出來了,根本不容他們自己慢慢發展,這就要按著牛頭喝水,生生用填鴨的方式讓他們快速的成長起來。

而顧問一詞,也首次出現在了這個地方,而且蝦夷國的國王可能會是有史以來顧問最多的國王了,因為在這一天,蝦夷的方方面面都出現了一個顧問,一共兩百二十余人成為了國王的顧問,管理著相關的方方面面。

從軍事政治到農耕民俗,反正就一個字,改!徹徹底底的改,改到他們強大到能跟中央的日本國抗衡為止。

什麽破爛的原始部落習俗,摒棄掉!完全的按照大宋的來,孩童必須開始上學,學漢文說漢話,不說不學就沒有糧種沒有豬婆沒有雞仔。

當地人這麽一看,反正自己這邊都是破破爛爛的,上國既然要求了,他們照做便是了,而且說漢話有什麽不好?日本國那邊只有上等貴族才能說漢話,他們現在家家戶戶都能學。

這種事現在暫時還看不到什麽成果,但不出三年再回來,那可是就完全不一樣了,不就是建設麽,要說大宋什麽不在行,可能還真不好說,畢竟說什麽都有人杠,可要問大宋什麽最在行,那反正就是搞建設嘛。

幾萬人往這一堆,出人出工出技術,不就是個建設麽,管你什麽頭人不頭人,想過好日子就得跟著幹。

而且聽聞這邊有些地方冬日寒冷,為了保證糧食供給,很多部落在冬天時,那些稍微上了年紀的老人會自己走到山中去餓死。

這種事情放在大宋能忍?人大宋的顧問到當地一問,好家夥確有其事,拿著筆一揮,添上一筆名字,第二天就有專人進駐村落,開始教授種植、畜牧。

糧食不夠,調就完了,大宋有糧,管夠使勁吃!畢竟這兩年大宋都是豐收年,陳糧是要換新的,不然久了可就不能吃了。

那穿著大宋制服的人走進一個村子,拍著胸脯用那半生不熟的當地土話喊著:“今年再有一個人餓死,算我的。”

這是何等的氣魄,何等的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