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七年8月15日 雨 災年遇豐收,荒唐不荒唐

好像在一夜之間整個長江黃河流域都開始泛濫了,百姓被遷往安全地帶,上百萬人一夜之間成為了無家可歸之人。

這一次洪水的規模甚至遠大於當年江淮、黃淮的那一次洪災,而且因為沿岸經濟比之前更加繁榮,所以損失也絕對超過了多年前的那一次。

不過多年的防災預案終於在這一刻派上了用處,各地軍營開始有秩序的接納災民,糧食的分配、帳篷的發放、防疫的展開都顯得有條不紊。

各地的糧倉早早的便收到了各地農學院調研院的警告,絕大部分已經收成的糧食都被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而跟往年洪澇災害不同的是今年開始各地軍營之中都劃撥出了士兵參與了抗洪的工作,從維持秩序、疏導交通到發放食物、救治傷員,整體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展開。

當地官府甚至還沒有來得及開倉放糧,第一批災害應急糧食就已經抵達了各處軍營。

在這樣的情況,原本災害之後的騷亂並沒有發生,有些地方洪水褪去的第一時間就已經在當地衙門的帶領下開始災後重建工作。

早在廬州時宋北雲就使用過的以工代賑成為了這個階段的主流。

而那些洪水沒有褪去的地方,除了軍營之中收納了大量的難民之外,還有就是醫療衛生這個環節工作也在有序進行,人人都說大災之後有大疫,但在各地醫學院的主持下,喝開水、吃熟食、勤洗手、勤洗澡已經成了習慣,而那些穿著白大褂的人此時也成了災民心中值得信賴的人。

“體系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你們不能因為取得了一點微不足道的成績就沾沾自喜,前路還很漫長。現在你們做的好,只是跟原來比起來好,但距離我的要求還差很遠。”宋北雲在會議上發表講話說:“國家的安全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高於一切,不求你們能耐是高是低,人命大於天要給牢記在心間,如果出現人為疏忽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我一定會追查到底,查到你們這輩子都翻不起身來。”

在經過這些日子的信息采集之後,取樣內容已經遞交到了宋北雲的桌上,農學院的那幫小赤佬並沒有騙人,今年總體的糧食產量照往年相比已經不是翻番那麽簡單了,就拿長安周圍的鳳翔府為例,除去年外年畝產糧為二百零七斤,而今年平均畝產達五百四十二斤,平均產量翻番而且縣中去年、今年新拓荒十二萬五千五百畝,人均田畝數為5.75畝。

也就是說人均年糧食保有量為三千一百一十七斤,雖然這裏頭把大概百分之七十的國有農田產出也歸在了個人平均上,但不管用哪種方法來說,這就是一場大豐收。

而宋北雲依稀記得妙言那個業余歷史愛好者跟自己說過,整個宋代的年人均糧食占有量大概是六百斤到八百斤之間,一直到清中期滑落到了三百到五百左右,那麽現在長安地區的人均三千斤,已經就和那幫壞小子估算四倍產量相差無幾了。

當然這是因為這裏頭有試驗田、高產作物和各種新技術的原因,那如果按照全國的比例,給這三千斤砍個頭,剩下兩千斤。

人均兩千斤的糧食保有量,宋北雲認為是可靠的,那也就是說仍然能跟壞小子們的保守估計相當,大約在三倍左右。

這樣一個災年,糧食居然產出了比往年多三倍,這說出去都沒人信,就連宋北雲乍一聽都以為有人在搞數字詐騙,如果不是他親自去核實了一圈,說破大天他都不相信。

知道了糧食無憂之後,他下一步就是開始主持抗洪救災工作了,現在這個階段想要跟這個規模的天災抗衡那是不可能的,他能幹的就只有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災後重建和檢疫防疫等工作。

這些東西都是重頭戲,特別是現在青黴素之類的抗生素已經在醫學院中可以量產了,並且水楊酸系列也都列入了成藥,相比較以前的土法防疫,現在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

而且相對於未來人人都是藥人的時代來說,這個時代的人們並沒有經歷過抗生素的洗禮,細菌病毒也沒有,它們和它們的宿主一樣脆弱,光是一瓶青黴素就已經可稱為神藥,除非是一些特殊的原發性疾病,只要是感染系列就沒有幾個扛得住青黴素和阿司匹林的藥效。

晚上時宋北雲被邀請去參加酒池肉林大會,他倒是沒有拒絕,這是屬於科學院全體成員的狂歡,他們有興奮的理由,因為他們終於讓災年不餓死一個人成為了現實,那種長出一口惡氣的感覺讓這幫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恨不得飛上天去。

而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了金陵,當趙性看著豐收的簡報和遭災的簡報同時擺在他桌子上時,他覺得世界特別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