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夜思

荊承輕輕哼了一聲,轉身就走了。

他沒有真的離開,存在感依然強烈的持續著,所以許問輕輕一笑,已然明白了他的答案。

他搬起旁邊的紙箱,把裏面的蓮花燈一個個點燃了放進池塘裏。

皎潔的白光映在水面上,紅蓮與白蓮交錯,美不勝收。

許問在池塘邊坐下來,耐心地等候了起來。

不過整個今天,他一直沉浸在工作中,現在坐下來了,滿腦子還是那塊血櫸。

突如其來的天工鳴音帶給他大量的感悟,有靈感,也有長期思考之後沉澱下來的一些體會。

當時他靈感迸發,把全部心神貫注進了自己的工作中。現在靜坐下來,又有許多不一樣的想法紛紛浮現,令他沉思了起來。

若幹時間以前,他認為工匠最重要的是技藝,而技藝可以分割成純粹理性的工作,數據、線條、結構等等,是可以整理分析出來的。

那時候的他,認為熟練掌握十八巧,就能成為一個出色的木工。

但沒過多久,他就發現他錯了。

一個優秀的木工,需要的不僅是這個。

然後他就在想,藝術家與工匠,究竟有什麽區別?

為什麽有的工匠作品的價值,僅止在於對時代的解析,而另一些作品,卻真正具備了超越時代的藝術審美價值,僅止注目也讓人心神震撼?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他心裏也並非完全沒有答案,在連天青引導他看山看水看世界之後,在流觴園經歷了天人合一之後,在兩世看了無數的藝術作品之後,他心裏漸漸也有了些明悟。

道家有個詞,道術。

這個詞很常見,但其實可以分開來講,道是道,術是術。

道是核心精神,術是表現出來的技法。

其實工匠也是一樣,十八巧和探古出來的結果都是技法,是術。

對於傳統工匠來說,這是基礎,代表著他們極度的聰明才智——在那樣匱乏與有限的條件下,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能力,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

這目的或者是宏大,或者是險奇,或者是精美,它們無一不體現了人力的極限。

對於藝術家來說,這也很重要,畢竟不能實現的設計根本就是無效的,只是腦中的臆想而已。

但技術本身是在不斷進步的,因為科技在飛速發展,以前不能或者很難做到的事情放到現在,也許只是輕而易舉的小事。

就譬如,以前的樓再高也是有限制的,超過三十米的都極為有限,而現在呢?

三百米也只是等閑了。

許問在班門世界改進了水泥,便是變革性的技術發展,逢春新城的建設因此成為可能。

如果蒸汽機被發明呢?電力的使用呢?核能呢?

為什麽有的傳統技藝會被淘汰、會消失?甚至連文傳會都不會想著把它救回來傳承下去?

因為根植於它的土壤已經不存在了,它不可能再有存在的空間。

譬如說,補鍋匠、鋦碗匠,以前挑著擔子走遍家家戶戶,為人們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務。

但從幾十年開始,他們就已經消失了,現在這樣的技術頂多存在於各博物館,供專家們修復文物而使用。

歸根結底,是因為技術進步了,物質豐富了,人民有錢了。

碗打碎了換就行了,鋦什麽鋦?甚至很多時候碗還是好的,就是覺得不好看,要重新配色符合家具風格就要重新換一套。

鋦什麽鋦,補什麽補?一個碗而已,補得再精美,能有新碗好嗎?

類似這樣的傳統技藝還有很多,它們有的無可奈何地消失了,有的苟延殘喘,還有文傳會這樣的部門在盡力挽救。

但沒有生命力的東西並沒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僅僅只是技術的話,舊技術總會被新技術所取代。

那麽,傳統文化存在的必要是什麽呢?真正應該延續下來的,又是什麽?

許問漸漸想明白了,這就是其中之“道”。

人類世代的延續,證明自己的過去與未來,這是道。

化不可能為可能,在有限的條件下創造無限可能的人類偉力,也是道。

掌握萬物、塑造萬物、捕捉美的本質與精髓,竭盡全力將它體現出來,一樣是道。

道,就是人,就是人心。

萬物即我,我即萬物,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一個“我”字上。

但我是我,他人也是我。

無數的“我”匯集起來,形成了這個世界,形成了古往今來所有的歷史。

所以,那個被他命名為班門的世界……

許問坐在池塘旁邊,青草被風拂過,輕觸著他的腳踝,眼前蓮燈閃爍發亮,映入他的眼眸。

球球不知什麽時候出現了,窩在他身邊,尾巴有一搭沒一搭地甩著,有時候拍打在他的大腿上,沉甸甸的,無比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