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物由技生

這條小隧道拱形的,很短,也不算太高,倒像個比較寬的橋洞。

橋洞兩端都有石凳,上面坐滿了遊客。對面是個小碼頭,從略微有些幽暗的橋洞看出去,另一邊明亮透徹,對比非常強烈。

“這是水墻門。”許問指指頭頂上的“橋洞”,又指向對面,“那裏是河埠,主要是停船和洗衣服用的。江南水鄉,用船的時候很多,船能直接停靠在家裏,進出都會比較方便。”

榮顯和高小樹不約而同地回頭看了一眼身後,榮顯問道:“所以,這個家有點半開放的意思?挺有意思的!”

“算是吧。”許問笑著說,拿出了手機,開始在水墻門的一個角落裏拍照。

“這裏有戲?”榮顯興致勃勃地湊過去細看。

何章也忍不住看了過去。那裏有一尊土地公的石像,只有半個手臂那麽高,位於石凳下方,與墻面顏色非常接近,非常不起眼。

許問說之前,他是真的沒有留意到這尊石像,但他一提醒,他的目光接觸到它,突然就有點移不開了。

“這石像雕得很好啊!”他蹲了下去,仔細觀看,“也說不出是哪裏好,就是覺得挺不一般的。”

“是的,這尊石像用了一種現在已經接近失傳的工藝,名叫佛光雕。在以前,它是專門用來雕刻小型佛像與神像的。它不是一種單一的技法,而是多種技法與規矩的組合,顧名思義,講究的是給佛像‘增光’,細節非常多。”

許問給他們講解,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另一個世界的事情。

他說接近失傳,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他沒有聽說過它,而是在另一個世界知道的。

隊伍快到西漠時,隊員們之間的關系已經變得非常好了,方覺明跟剛上路的時候相比,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

那時候他們常常閑聊,受到隊伍氛圍的影響,他們的心態變得非常開放,並不介紹把自己的手藝教給別人。

佛光雕,就是方覺明講給他們聽的,當時他還拿起手邊的材料和工具,現場給他們演示了一下。

當時方覺明雕刻的是一尊彌勒像,一邊雕一邊講解,耐心而細致。他沒有戴頭巾,與別人不同的短短頭發,低著頭,整個人柔和而明亮,也像是有光芒散溢出來一樣。

說起來,眼前這座土地石像,跟方覺明雕的那尊彌勒像還有點像,慈祥溫和,憐憫寬廣,真正有一種“佛”的感覺。

兩個世界的兩尊佛像、同一種手藝在這一刻交匯融通,許問有些出神,但也沒耽誤了給他們講解佛光雕的講究,甚至還有很多細節。

這是他對這兩個小孩的一個習慣,平時有事沒事多說一點,不需要他們全部都記住,平時聽聽就行,到時候實際學到,能有一些熟悉感那就挺好的了。

但旁邊何章就聽呆了。

這是在教徒弟嗎?現場就教?

許問是不是忘了他也在旁邊了?不怕他聽去嗎?

“沒事。”許問被他的問題打斷,笑著搖頭,“技術就在那裏,誰都可以學。學了能不能致用才是關鍵。”

何章看著他,半晌後苦笑搖頭。

技術就在那裏,誰都可以學。

果然是個年輕人,不知道對他來說舉手可得的技術在另一些人眼裏求都求不到……

他們幾人正在說話,沒留意到,旁邊石凳上坐著一個戴著草帽的老人,向著這邊看了過來,目光落在了許問的臉上。

許問拍下了這張土地公的照片,把它上傳到小程序上,登記了它的信息和所用手藝的名稱以及簡介,點了提交。

提交完之後顯示審核中,這種情況肯定不可能機器審核,必然是人工的。主辦方這次真是做足了準備了。

不過遇到審核的老師們也沒見過沒聽說過的手藝,他們要怎麽判斷?

這個問題許問就只是想了一想,沒有放在心上。

就現在看來,這十五幢古宅絕對不止七十二種絕藝,偶爾幾種不通過也沒辦法,他再成倍補上就行了。

因此,許問越發不能錯過每一種技藝。

又走了兩步,他再次蹲下拍照片。

一邊拍,他一邊繼續對榮顯和高小樹講解:“你們注意這個砌石的技術,這叫犬牙錯,講究的是交錯重疊,中間不留縫隙。這樣建成的河埠能夠不用水泥三合土等粘合劑,自然密封不透水,還能長效耐久。這個河埠建了兩百多年,還是很牢固。有的四五百年、上千年仍然能經得起流水沖刷,非常牢靠。”

他用小程序登記完提交,接著又打開一個新档,再次拍了同一處的照片,又填寫了一項新技術。

“這裏用的技術不止一種,還有沉流積石。”許問繼續說道,“這是犬牙錯的伴生技術,專門應對河埠這樣的水下結構。它能很穩當地讓石塊在水下、尤其是流水之中進行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