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火藥

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在現代的時候,許問曾經聽到過一個說法,說中國人生性和平,發明了火藥主要應用在鞭炮爆竹煙花等娛樂活動上,外國人拿著火藥就造槍造炮,發動戰爭。

其實仔細研究就會發現,並不是這樣的。

中國有據可查的火藥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那時候主要用於民間,用於民生民事。

第一部記載火藥配方的書出現於八九世紀,也就是唐朝年間,而早在唐朝末年,火藥已被用於軍事。

唐昭宗年間,已經出現“飛火”,就是火炮和火箭,它們的形制與現代當然完全不同,但已經可以用來殺傷人類。

宋朝戰爭不斷,北宋即有火藥作坊,在原先的基礎上進一步研制出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武器。

可以說,人類的本性是共通的,爭鬥與戰爭本身就是伴隨人類歷史始終的一種本能。

所以一從閻箕口中聽見這兩個字,許問立刻意識到,內物閣必然一直在研究火藥,研究的目的也可想而知。

“是,利用火藥的爆炸性,把山炸開。”許問回頭,指向山壁,說得更果斷了一點。

既然內物閣已經在研究了,那更沒什麽好瞞的。火藥不僅可以用於軍事,更可以普遍利用於民間,這也是許問想要引導的方向。

“不行,爆炸物太不穩定,力道太小炸不開巖石,太大容易造成危險,更不易運輸使用,問題太多。”閻箕對火藥顯然也是有一些了解的,首先提出了問題。

他說的確實是個很大的問題。

一種優質的火藥必須滿足四個要求:一,穩定而規律,可以控制爆炸的威力與時間等等。二,足夠的強度,能夠在引燃後發揮足夠的功用。三,安定。能夠長期儲存。四,不要太敏感,能夠經受一定的摩擦、撞擊,使其能夠安全運輸。

中國古代發明的是黑火藥,特指硝石、硫璜和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閻箕所在內物閣所研究的,多半也就是這一種。

黑火藥是混合物,性狀很不穩定,劇烈撞擊、火星都能將其引燃,爆炸的烈性也有很大差別,難以運輸,更難以應用在采礦這樣的定點爆破上。

閻箕提到的,確實是它現實存在的問題。

但許問所指的,卻並不是黑火藥,而是黃火藥,也就是人們常常所說的“炸藥”。

黃火藥與黑火藥雖然都叫火藥,但本質上並不是同一種物質。

黑火藥是三種不同化學物質的混合物,黃火藥則是單一的一種化學物質,也就是三硝基甲苯。

黃火藥與黑火藥之間並沒有承接的關系,前者最早是由一個英國人合成的,合成之後它最初作為黃色染料使用,後來才發現它的爆炸性,開始廣泛應用於軍事。

之後,諾貝爾研究出了硝化甘油的安全生產方法,用矽藻土吸收硝化甘油從而發明了達納炸藥,使得黃色炸藥可以正式工業化批量生產,取得了重大突破。

黃火藥性質穩定,摩擦、裝運甚至明火都無法將其引爆,安全性強,容易使用,所以到十九世紀末期,黑火藥基本上已經被淘汰了,隨著黃火藥的進一步發展,無煙火藥、雙基火藥、雷管、TNT等的出現,才有了現代意義上的槍炮火箭。

所以,雖然火藥早就已經出現了,但說到開山,五六提的還是水火法,此時,閻箕從許問的話裏敏銳地感受到了一些什麽,走過來與他討論。

而許問,一開始猶豫的也是這個。

從黑火藥到黃火藥,可以說是一項巨大的技術突破,將改變整個世界。

改變是好的嗎?

許問一直心存疑慮,所以他在班門世界走的每一步,都小心又小心,惟恐留下不可控制的影響。

但剛才那一瞬間,他突然意識到,有些事情總會發生的,其中一環扣一環,未必全如他所想。

炸藥就算出現了,現在也不是工業化的時候,影響未必會那麽快擴大。

人有惡人,法無惡法,從某個層面來說,這句話也沒錯。

機槍大炮是火藥,開山取石不也是火藥?

正如五六剛才所說的,開山采石是一項非常勞苦又非常危險的工作。在天雲山采花崗石如此,在其他地方采其他石種也是如此。

早一日讓雷管炸藥出現,就能早一日獲得方便,可以少更多的勞力死更少的人。

黑火藥時代,歐洲人已經靠著中國人的發明覆滅了騎士征服了世界,黃火藥正式應用於武器的時候,西方的殖民擴張已經完成了。

黃火藥就算比黑火藥更方便更好用,只要人還是那個人,武器是什麽就都一樣。

那何必藏著掖著,不去利用它另一面的先進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