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生而知之

考場的幕布是做過特殊設計的,有個機關,輕輕一拉,整塊布就會全部掉下來。

隨著磬聲脆響,刷的一聲,所有幕布全部落下,只有少數幾個考生慢了半拍,但接著也拉下了機關。

“拖出考場取消成績”這八個字,還是相當有威懾力的。

許問拉下機關之後就站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台旁邊,迅速感覺到四面八方傳來的目光。

不僅是他這裏,周圍所有的人都在不動聲色地打量其他人的台子,想看看別人做得怎麽樣。

“謹言慎行!”一聲斥喝從上方傳來,考生們立刻收回目光,低頭垂目,老實得像鵪鶉一樣。

在場的基本上都是學徒,被師父罵就是他們的日常,裝乖扮傻他們再擅長不過了。

許問平靜地站著,目視前方,再次對上孫博然的眼神。

孫博然看見他,似乎有些驚訝,許問不知道他在奇怪什麽,有些疑惑地看了回去。

孫博然的確很驚訝。

之前三天監考,他出於某些原因刻意避開了第一排第六個考場,因此直到現在他才發現,那天在鍋響巷送上那一套十個微型家具的,就是傳說中的於水縣物首許問!

許問的大名,他可真是久仰了——盡管這年輕人不過只是一個剛過徒工縣試的學徒。

去年朱甘棠送上的那份關於全分法的奏折,可是清清楚楚地寫著,原法來自於一名考生縣試第二輪中所用。這份文字解釋,也是由那名考生親手撰寫,朱甘棠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稍微潤色了一下而已。

這份奏折剛剛被呈上來的時候,並沒有受到太多重視。

匠作是一個論資排輩非常嚴重的行業,事實上老師傅憑借豐富的經驗,再有天賦的年輕人也很難比得上。

徒工縣試作為學徒考試的起點,重要是重要,但難度其實並不高。

去年縣試的第二輪考的是學徒的協作性,說到底就是看他們聽不聽話。這一輪會安排一個有經驗的大師傅帶著,有大師傅鎮場,徒弟們要做的也就是打打下手,利用自己的基本功處理一些比較簡單的活計。

這種考試,能有什麽驚喜?

但朱甘棠卻很執著。

他隔三岔五就去工部問一問,工部沒有反饋還直接上奏折給皇帝,最後引得皇帝垂詢,工部這才重視了一點,從故紙堆裏把那份奏折翻出來看。

工部只是有點偏見,不是沒有眼力。

他們稍微研究了一下,就發現了這個所謂“全分法”其中的奧妙。

孫博然當時也是其中一員。

他記得很清楚,當時一輪會議之後,這些老工匠們都驚了。

他們緊盯著桌上的紙,半晌後才有人感嘆:“如果不是朱大人從無虛言,誰敢相信這是個十三歲少年的手筆?”

“是啊,積年老匠也未必有如此精細。”另外有人應聲。

“長江後浪推前浪……自慚形穢啊!”

他們的感嘆聽上去有點誇張,但並非所出無因。

類似全分法這樣的批量制造方法,以前並不是沒有出現過。

如何提高效率與產能,是很多工匠、尤其是工部這些人一直在研究的一件事情。

就藝術審美來說,個人的精工細作更能展現出個性與靈氣;但放在實用的角度來看,盡可能地提高效率是必然的要求。

他們想了很多種辦法,類似全分法的也不是沒有。但相比起眼前這份,就不免有點幼稚膚淺了。

類似這樣的施工方法,思路其實並不復雜,復雜的是其中細節。

這麽多人,要怎麽組織起來不出錯,中間出現問題怎麽解決,要怎麽管理,怎麽與其他環節進行協調……每一項都很講究。

就拿時間這一項來說,安排得太緊容錯率會太低,安排得太松會造成懈怠,這都是很有講究的。

人不是機器,是非常復雜的生物,要想把大量的人組織起來,讓他們像機器一樣運行,要考慮的內容是很多很多的。

朱甘棠呈上來的這本全分法,考慮得實在太周全太細致了。

它條理分明,層次感十足,一條條一款款地寫下來,幾乎囊括了他們所能想到的所有方面。

工部這些大佬們看了半天,真的很難想象這會是一個十三歲少年寫出來的。

十三歲少年,據說還是鄉下小地方出身的,肯定沒見過世面,沒經歷過大型工程。

他從哪裏知道這麽多東西,想出這麽多內容來的?

純憑用心去想嗎?

“傳說世有生而知之者,古人誠不我欺。”

一名侍郎撫須長嘆,孫博然在旁邊聽著,也是一樣的想法。

很多人都說他是十年難得一遇的天才,他自己也是這樣覺得的。但現在跟這個少年比,他竟然難得有點自愧不如的感覺了——當然,同樣是天賦,兩人擅長的方法也完全不同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