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禮拜一,沈擎宇和團隊在會議室開會。六個人分坐在寬大的會議桌的兩側,墻上的投影儀正在播放一場搏擊比賽的視頻。

一名亞洲拳手和一名歐洲拳手在籠內快速移動著,忽然,歐洲拳手向亞洲拳手揮出了一記右勾拳。穿紅色拳褲的拳手立刻扭轉上身進行搖閃躲避。

兩人的動作非常快,拳頭幾乎貼著臉一起運動,乍看起來亞洲拳手似乎被命中了,然而對手的拳頭剛收回去,他就抽身站穩了。可見他的搖閃躲避成功卸掉了對手大部分的力量,這一拳並沒有對他造成多少的傷害。

視頻放到這裏被人暫停了。緊接著,視頻的進度條被向後拖動了三分鐘,跳轉到了下一個回合。

歐洲拳手在幾番刺拳試探後接上了一個右擺拳,亞洲拳手再一次向自己的右側偏頭躲閃,與此同時,他擡起左臂,一個左手擺拳繞過對手的右胳膊狠狠朝對手的下頜擊去!

兩人的拳頭幾乎同時命中對方的臉部,這似乎是個五五開的局面,率先出拳的歐洲拳手貌似占據了上風。但沈擎宇和專業的教練們卻同時為歐洲拳手捏了把冷汗。

下一個瞬間,歐洲拳手身體僵直,整個人如同失控的木偶般踉蹌著邊上滑步,旋即撲倒在地。而亞洲拳手興奮地狠狠跳了幾下,又舉起雙手向場邊的觀眾揮舞,示意大家為他尖叫。

——這位獲勝的亞洲拳手,就是沈擎宇下一場的對手,來自日本的野口大沢。

視頻再次被停止了。

會議室的燈光亮起,俱樂部的數據分析師從桌邊起身,走到投影儀旁的移動白板上,開始分享自己之前整理的數據。

“從剛才播放的幾段視頻裏可以看出來,野口大沢有個和其他人不太一樣的習慣——在面對從他左側來的攻擊時,也就是當對手用右拳攻擊他時,他很喜歡往他自己的右側進行閃避。我們總結了他之前四年所有的公開比賽,在28場比賽裏,她的對手一共72次使用右拳攻擊他,其中有48次他向右閃避,18次格擋,只有6次他向左閃避……”

沈擎宇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記錄著數據,心裏默默計算。

72次中的48次,也就是三分之二的幾率。這的確是一個很強烈的習慣。

要知道對於大多數拳手而言,面對從自己左側來的攻擊,都會選擇向左側閃避;而面對從右側來的攻擊,才會向右閃避。這並不是迎著對手的攻擊上,而是需要一定的預判能力,先微微後仰,超出對手的攻擊範圍,然後再閃避。只有較少人會采取跟對手的攻擊同方向的閃避策略,原因很簡單——如果往同方向躲,身體需要大幅扭轉,而且必須要比對手的攻擊速度更快才能完全避開。動作越大破綻就越多,且速度上也很難達到。

因此,大多時候同側閃避只能起到卸力的作用,比如對手100斤重的拳頭,自己通過同方向的運動卸掉了大部分的力,最後受到了20斤;力的攻擊。

在“完全閃避”和“卸力”之間,大多人當然是希望“完全閃避”的。像沈擎宇自己只有在面對完全沒有預判到的攻擊時,由於已經來不及躲開了,才會通過卸力來自保。

那麽,在野口大沢為什麽會養成這種非主流的習慣呢?

“他的絕招是他的左手擺拳。就像剛才視頻裏的那樣,他很喜歡在對手出右拳攻擊他,他的身體往右側搖閃的同時出拳——我們統計了他之前的比賽,這種左擺拳他總共使用過11次,其中命中9次,KO9次,KO率高達100%!”

沈擎宇眉毛一跳。KO率百分百!

這樣一來,野口大沢的習慣很容易解釋了:他在往右閃避的同時,利用身體扭轉的力量帶動左臂揮出擺拳,這說白了是一種換拳的策略。他的對手在用右拳攻擊他的時候,右半邊臉是處在沒有防禦的狀態下的,他的左擺拳能夠結結實實命中對手的右下頜,而他自己所承受的只是卸力之後的傷害。這種換拳策略只要能成功就非常劃算!

沈擎宇試著將自己代入方才視頻中的比賽場景。捫心自問,如果他是野口大沢的對手,他那時候能避開這致命一擊嗎?

——恐怕,他做不到。

數據分析師總結完,桌邊的幾名教練就討論了起來。既然已經知道了對手的特長,他們自然要幫沈擎宇制定接下來的訓練計劃,以遏制敵人的優勢。

“他這一招真的是很難防的。我認為比賽的時候小宇應該盡量避免給他出招的機會。”沈擎宇的拳擊指導說,“對付這樣的對手,除了用刺拳來控制距離外,就盡量避免少打右手拳。或者可以多用腿法,小宇的腿法會比對手更有優勢。”

按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思路,避開對手擅長的領域,讓對手的絕招沒有使用的機會。然而這個提議立刻遭到了左鋒銳的反對:“我不同意!我反而覺得小宇就應該多用右手拳進攻。他這種同側閃避的方法,出拳的概率絕對比正常搖閃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