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章 明廷大變

按明廷禮儀,每年的正月初一,在京群臣都應該到奉天殿外朝拜天子,進行大朝會,順便宣布一些重大決定。

今年可不得了,天武皇帝的一號聖旨竟是吏治改革,這項革新的內容,幾乎讓所有上了年齡的官員感到心寒。

針對官員的職務任期,聖旨下了硬性規定:今後從縣級的九品主簿,直到朝廷的內閣大臣、各部尚書、各地總督、巡撫、知府、知縣等正職官員,在同一官職上連續任職達到三個任期,不再擔任同一官職;

擔任同一品階官職累計達到九年的(三屆),不再擔任同一品階官職職務。

雖然大明以往規定了官員的任期是三年一期,但由於沒有連任期數和年數合計的限定,一個地方官可以連任到死。

比如浙江嘉善知縣,從宣德年置縣,到崇禎年間的二百余年,一共出了五十四任知縣,其中任期最長的是十三年,連任了五期!

百官之首的首輔更離譜,任職時間最長的首輔楊士奇,明朝開國前兩年出生的,建文朝開始做官一直到明英宗時期,先後歷經五朝,任內閣輔臣四十余年,任首輔二十一年,死時七十八歲。

天武朝的前任首輔楊廷麟,任職時間也是二十一年,如果算上崇禎朝時朱慈烺江南監國的那幾年,楊廷麟擔任二把手的時間足有二十四載!

朱慈烺本想只規定任期的,但仔細一想,如果一個五十歲的戶部尚書,先在戶部幹了兩屆六年,兩屆滿期後轉向禮部、再轉向工部……

大明如今有十幾個大部,這樣轉一圈隨隨便便就能幹個四十年,還是等同於終身。

三十年的教育革新,使得大明人才濟濟,高學歷等官做的人太多了,根本安排不過來。

然而那些當了官的人,能在位置上坐一輩子,臨死的時候,再讓兒子頂職,兒子當完再讓孫子頂,搞得和皇位繼承差不多,根本不給別人機會……

如此只會造成人才的重大流失,不僅如此,有點政治經歷和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一個人在某個領導職位上幹的太久,就會僵化,從思想觀念到現實政治情況,缺乏創新和銳取。

就像是一個人在椅子上坐了一天,身體就會有“僵化”的感覺,啥也不想幹了,只想維持現狀。

這種官場上的僵化狀況,對國家、對民眾、乃至政局,都是極為不利的。

三十年的發展,一些大明官員個人的政治格局僵化,直接影響到政治決策,進而對國家產生了負面作用。

有鑒於此,朱慈烺才不惜得罪所有在職官員,下大魄力徹底廢除官員職務終身制,保證官員包括內閣在內的更叠輪替制度化、有序化,讓大明再次煥發活力!

大朝會結束後,眾臣表情各異,年老者愁眉苦臉,年輕者滿面春風。

按朝廷禮儀,朝拜天子後,群臣需要到東宮朝拜太子。

但從楊士聰掌樞內閣擔任首輔那一年起,由於太子朱和陛被外放到南亞,群臣無須到東宮去朝拜,每年大年初一的清晨,太子黨在京的一批核心大臣便都會到楊府給楊士聰拜年。

八年煙雲過目,每年來此的太子當官員人員都有變換,早年得到榮寵者,基本都跟著太子去了南亞。

剩下運氣好的跟著楊士聰,也能在各部混個侍郎等重要職位。

最差的那些,因楊黨與冒襄、於成龍等黨爭中作戰不力,眷寵已衰被楊士聰排擠出了核心,連來楊府拜年的資格都沒有。

大明的朝堂,官員之間的鬥爭從未停止過,自楊士聰擔任內閣首輔,為了幹掉於成龍、爭奪吏部尚書一職,更是熱鬧頻頻。

原吏部尚書於成龍是一個十分清廉的人,而且不畏權貴。

給前內閣首輔楊廷麟幹跑腿的時候,於成龍就曾提議削減冗官,壓制宦官幹預地方的權力,可謂是剛正不阿。

綜合說來,於成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人,他當官不貪財,幹實事,心系黎民百姓,國家社稷,他的才幹不亞於楊士聰,個人道德操守也高於楊士聰,起碼他不貪。

吏部在他的管理下,官場之風大改,一片蒸蒸日上。

可這對於官員們而言,算是要了老命了,大領導不下水也就罷了,偏偏反貪力度又格外兇猛,上班還不能開小差、看報紙。

於是一時之間,朝廷上下叫苦聲不絕於耳,很多人開始記恨於成龍,這讓楊士聰抓住了機會!

可楊士聰慢慢發現,這個於成龍是在不簡單,為人十分聰明,而且深得皇帝信賴,普通的手段怕是無法幹掉他。

是個人都有一個致命的軟肋,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分析,楊士聰終於找到了於成龍的軟肋。

說到底,他倆是一路人,都喜歡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