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西征蒙古

議和成功的消息傳出,雙方皆大歡喜,都感覺自己賺了。

在平壤府的龍武軍返回遼東,多爾袞也開始動身返回盛京。

一路上所有人劍拔弩張,各旗兵馬暗中湧動,準備等著他死後奪位,然而多爾袞就像小強一樣,眼瞅著還有最後一口氣,就是不死。

牛金星回到陌生的盛京,得到巴圖魯般的禮遇,人人舉起大拇指稱贊他的英勇,稱他拯救了大清。

能在狠人手中撿回一條命,是個人物!將來前途不可限量啊!

滿、蒙、漢、朝八旗官員中不少人主動與之結交,牛金星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二次高光時刻。

議和圓滿完成,牛金星因出使之功受封一等子爵。

提出議和的洪承疇,加之數次匡扶大清,累功受封定南王!

多爾袞去了帝號,以北國之主的身份自居,其實就是換了個稱呼,依舊自稱朕,與皇帝無二,該封王還封王,一副把喪事當喜事辦,沖喜的感覺。

沈陽征東都護府。

朱慈烺召開了禦前會議,同時宣布了兩件大事:西征蒙古和班師回朝。

漠南蒙古,必須打!

這等不服管教,反復無常之輩,不好好教訓一下以後的麻煩會更大!

教訓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將漠南徹底歸入大明版圖,設立征北都護府,形成拱衛北京的屏障。

為何要拱衛北京?朱慈烺直言,要把大明京師重新定在南京!

南京所在的周邊是糧食主要產地,大明的經濟文化中心,又是自己的根基所在。

現在北方被打爛了,北京城也被折騰的夠慘,即便朱慈烺定都北京,很多人也不會同意的。

如今帝黨的根基都在南京,天武軍家屬產業什麽的也都在南直隸,再回到北京,相當於是遷都了,誰願意拖家帶口的去北方吹風。

最重要的是,在大航海時代,南京最適合作為一個擁有龐大海外帝國的朝廷所在。

只要拿下了東番和琉球,南京就可以回避海上威脅,還可以充分利用長江通道和海運運輸物資,形成強大的補給線。

至於草原上的威脅,隨著火器的發展,遊牧民族只能變得熱情好客,能歌善舞。

大明要是能靠海洋歲入億兩白銀,什麽威脅都不復存在。

同樣的,固國不在山河之險,朝廷要是爛到根了,定都在哪都沒用。

南京完全可以是一個進取之都,歷史上一些朝代做到,並不是地理位置的緣故,而是人為因素。

鄭和七次下西洋,其中六次是在大明定都南京時期,永樂盛世也是在南京創造的。

朱慈烺早就打算定都南京了,大明依舊實行兩京制,或者三京制,把北京和西安打造成軍事重鎮,保留六部機構,儲存戰爭資源,隨時應對北方和西北的突變,進可攻,退可守。

漠南蒙古緊挨著北京,只有收了漠南,朱慈烺才能安心定都南京,所以這仗無論如何都要打。

針對漠南蒙古的用兵,朱慈烺只動用龍武軍和八旗俘虜改編的罪軍,余者在遼東的軍隊,除茅元儀統轄的征東都護府駐軍(原遼東軍),皆班師回朝。

為了避免宋太宗高粱河之事,提高西征軍的士氣,朱慈烺宣布此戰之後大行冊封,定功臣封號!

功臣號是授予有功之臣的稱號,起源於唐代,唐玄宗開元年間,賜予部分功臣“開元功臣”之號,唐代宗時賜“寶應功臣”,唐德宗因亂逃往鳳翔,賜扈從禁軍官兵“奉天定難元從功臣”之號。

大明的功臣封號,追隨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一批開國勛貴稱“開國輔運”,追隨成祖朱棣靖難者稱“奉天靖難”。

朱慈烺下旨南京禮部,提前打造“奉天翊運”功臣封號鐵券,上刻受賜人的姓名、勛勞、官爵,以安軍心。

這一次冊封,朱慈烺提前透露,至少要封三位國公,八位侯爵,十位伯爵,參與北伐的軍士皆有大量土地銀錢封賞。

這一決定公布後,立時軍心大振,特別是參與西征的龍武軍更是重新打起了精神,班師回朝的天武軍和靖武軍將士也積極請奏參與西征。

然而深入蒙古境內上千裏,補給困難,朱慈烺只求速戰速決,堅持使用騎兵突擊,余者軍隊按計劃班師南下。

一些期待再立新功受封加爵的將士頗覺失望,只得等待以後出征的機會。

天武皇帝雄心勃勃,征討四方是必然之勢,將來的大戰肯定還有不少,早幾年晚幾年也差不多,這樣一想,不少將士也都釋然了。

禦前會議上,主次路作出了一系列的安排,兵分三路進攻。

他下令駐守喜峰口和冷口關的曹變蛟,領兩萬龍武軍出關北上,攻打卓索圖盟二部五旗,周星耀率兩萬罪軍攻打距離沈陽較近的昭烏達盟,兩部人馬最後在敖漢部瑪尼罕城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