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登基準備

“今日晨時初刻,大明皇帝陛下發布第六次罪己詔,禪讓帝位,安撫民心,現周知天下臣民人等……”

南京城各處報亭,唱報人手捧《皇明時報》,抑揚頓挫地念著崇禎皇帝罪己詔加禪讓詔書。

“太子慈烺,有神武之略,上聖之姿,南征北討,佐朕監國,格於皇天,功存納麓……今朕敬禪神器,授帝位於爾躬!”

在各處茶館酒肆,也有說書人捏著《金陵時報》,在那做解讀評析。

“什麽?聖上禪讓了?”

江南的各處大街小巷上,文人墨客、販夫走卒,皆被這具有爆炸性的新聞驚住了。

有陰謀論這私下議論,皇帝南幸只有一個多月,為何匆匆禪讓了呢?是否是太子行楊廣之事,逼父篡位?

不過,這些人很快就被打臉了,有朝臣稱,皇帝是在朝會上當庭宣布的,文武百官具在,且當時皇帝言語間對皇太子的期待很高。

的確,崇禎選擇在朝會上宣布禪讓,也是為了朱慈烺考慮,這樣可以名正言順繼承大位,否則難免有心懷不軌之人妄加猜測,引起局勢動蕩,他很清楚,現在的大明,內耗不起。

崇禎皇帝禪讓之事,在《皇明時報》、《江南新報》、《金陵時報》三大報紙的宣傳下,如同颶風般席卷大明各地,亦向北面數省和遼東散去。

在舉行登基大典之前,朝廷裏忙的不可開交,各部門集體運作了起來,不下於後世舉辦一場奧運會。

首先是年號的問題,禮部給朱慈烺準備了七八個年號備選,分別是義興、霆恩、乾聖、興福、鹹嘉等等。

義興是歷史上朱慈烺的年號,寓意除暴中興,好像是吳三桂搞出來的,朱慈烺瞧都不瞧一眼,逼格不夠。

霆恩還算霸氣一些,寓意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不過字面意思不太霸氣。

至於乾聖、興福、鹹嘉這三個年號,則是崇禎皇帝當初登基的時候,朝臣給他備用的,崇禎最終四選一,選擇了崇禎的年號,這三個也就棄用了。

皇帝老子都看不上的年號,朱慈烺自然看不上。

挑挑選選了半天,朱慈烺決定不用那些花裏胡哨的年號,確定取年號“天武”,為天武皇帝,取意:承天道,順民心,武平天下,澄清寰宇!

朱繼柞等禮部官員一陣頭疼,新皇以軍隊名字為年號,史上罕見,不過他們也不好反對,畢竟年號選用是皇帝說了算,就像給自己兒子取名字一樣,哪怕是叫朱爺爺,那也是人家的事情。

滿朝文武最興奮的莫過於天武軍諸將,這不僅僅是有面子這麽簡單了,簡直就是隆恩啊,這標志著未來的天武一朝,天武軍將與天武皇帝同在,是妥妥的萬歲軍!

年號確定後,還要等到登基時才能正式使用改元,禮部擬定將在明年的正旦日,新年第一天舉行登基大典。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禮部需要準備皇帝的冕琉冠和一批龍袍服飾,還有皇帝的玉璽大印和皇後的寶印都要重新制造,紫禁城也需要重新打掃粉刷,大概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皇帝的玉璽並不是只有一塊,在不同場合,蓋章不同文件,都要使用不同的玉璽。

從秦漢到唐朝,實行的八璽制,武則天這老娘們喜歡亂搞,稱帝後別出心裁的增加了一方“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神璽,形成九璽制,又將“璽”改為“寶”,從後各朝都跟著改,稱“玉璽”為“寶”。

北宋時,有些皇帝嫌得蛋疼,把玉璽增至十二寶,南宋又搞到了十七寶,大明朝直接猛增至二十四寶。

好在這些玉璽都在李自成破北京時留在京師了,朱慈烺直接下令之前的二十四寶作廢,重新打造,恢復八璽制,分別以大典國璽、日常頒詔用璽、冊封賞賜用璽、調兵征伐用璽、冊立藩邦用璽、諭示臣僚用璽等八方玉璽。

登基大典諸事,朱慈烺全權交給禮部去辦,要求務必從簡,無論是花費還是流程,不要太麻煩,能省則省。

隆重的登基大典既是皇權和身份的象征,又意味著百姓和官員對新皇帝的歡迎和期待,然而歷史總喜歡開玩笑,登基典禮越隆重、花費越高的皇帝,往往奢靡無度,百姓們根本無法感受到皇恩的浩蕩。

反而那些典禮從簡的皇帝,執政時往往會注重減輕百姓的負擔,開創出繁榮安定的社會局面。

朱慈烺不喜歡這些花裏胡哨的,不過他準備把登基大典做的更有儀式感,在登基當天,舉行盛大的閱兵,閱完兵直接出征北伐,這樣既省錢又能激發士氣。

現在是崇禎十六年十月初,距離登基大典還有兩個月,調兵和準備糧草的時間充足。

此時朱慈烺最擔心的是遼東的情況,清軍十萬大軍圍攻沈陽已有近兩個月了,洪承疇的人馬損耗過半,要不是沈陽周圍河流環繞,阻擋了八旗軍的攻勢,只怕沈陽早丟了,也不知道釘子戶洪承疇能扛到什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