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議南遷(第2/2頁)

八月底,自從盧象升和天雄軍被調回京師後,中原流寇壓力驟減,張獻忠乘機復起,聯合羅汝才等部二十余萬人,沿江東進,分散活動於蘄州、霍山一帶。

張獻忠趁洪承疇等各路官兵在陜西一帶圍剿李自成,於十月十三日率大軍侵犯襄陽。

襄陽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有長江流域作為據點,無論北上還是南下都非常的方便,可以說,襄陽對中原的重要性非常的重要。

襄陽告急,崇禎皇帝在皇極殿召開了廷議。

廷議的結果很快出來了,崇禎下旨給陜西三邊總督洪承疇,令他火速支援襄陽,同時下旨嚴令襄陽守軍死守,等待援軍,襄陽城若是被破,所有大小官員皆按陷藩之罪處死!

襄陽城中襄王可是比崇禎還大三個輩分,那老東西和隆慶皇帝是一個輩分的人,隆慶皇帝後面是萬歷皇帝,萬歷皇帝後面是泰昌皇帝,泰昌後面是天啟,天啟後面才是崇禎……

朱慈烺都不知道應該怎麽稱呼襄王,叫皇曾叔祖?皇高叔祖?

正當朱慈烺糾結於千裏之外的宗親稱呼時,都察院的一個禦史上奏道:“陛下,建奴兩次入關陳兵京師周圍,朝野震動,京師已無往日那般安全,臣建議遷都南京!”

“南遷?去南京?”此話一出,眾臣頓時炸鍋了。

“我朝自成祖皇帝遷都北平以來,已歷時二百一十五載,早已形成定局,萬萬不可再遷都了!”

“是啊,陛下,絕不能南遷啊。”

朝中的大臣們多年積攢的家底都在北京城,要是現在遷都南京,那這些人不是又得從頭再來了嗎?因此,南遷的提議很快遭到了群臣激烈的反對。

“成祖皇帝當年遷都北平,是有利於控制全國的政局,也有利於抗擊北方殘元勢力南侵,更有利於經營遼東地區,然天下大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南方流寇還未除盡,遼東更是易主,還時常發兵南下,毀我大明根基,此時遷都南京,的確是最好的選擇。”

反對的人固然不少,卻也不乏有支持之人,他們此時也紛紛發表了意見。

“我朝目前的賦稅主要來自江南地區,江南地區極為富庶,人力物力亦是足夠,加上南京地理位置較好,易守難攻,朝廷可先集中兵力消滅中原流寇,到時用不了幾年我大明就會恢復元氣,再北上收復失地!”

“南京有六部、督察院等完整的官署機構,遷都南京,去人即可辦公,不必勞民傷財再做建設。”

崇禎聽著聽著也有些心動了,現在大明財政困難,建奴還要隔三岔五的南下搶掠,江南地區富庶,南遷可以很好的解決財政和糧食問題。

然而一旦南遷,九邊怕是難以守住了,以失去北方國土為代替的南遷,崇禎一時間很難接受。